
環境教育專案經理黃彥霖(站立者)親自帶領導覽,向會員介紹外來入侵種、水質改善、復育行動與餵食影響等議題。圖/傅秉祥
記者傅秉祥/桃園報導
桃園市新聞記者協會於 11 月 13 日在八德埤塘生態自然園區舉辦「114 年度自然生態環境教育與宣導活動」。園區占地約 4.5 公頃,在八德區公所多年來的維護與推廣下,不僅完整保留桃園特有的埤塘地景,更成為珍貴的濕地生態寶庫與熱門旅遊勝地。本次活動由八德區公所協助辦理,並由環境教育專案經理黃彥霖親自帶領導覽,向會員介紹外來入侵種、水質改善、復育行動與餵食影響等議題,響應自然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理念。

桃園新聞記者協會在理事長彭慧婉與秘書長傅秉祥帶領下,即使在紛飛的雨中會員們仍撐傘認真聆聽黃彥霖專業導覽,休閒與知識兼得。圖/傅秉祥
位於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 1315 號的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是深受親子族群喜愛的戶外景點,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周邊生態環境通過臺灣大學與林務局的共同認證,更獲農業部評為最適合原生物種繁殖的區域之一,可謂推廣親子環境教育的最佳場域。當天活動中最受矚目的亮點之一,便是園區復育的重要原生物種「本土野生稻」,又稱鬼稻。

來到八德埤塘生態自然園區看到俗稱鬼稻的台灣原生野生稻令人不虛此行,據導覽說台大農場聽聞埤塘有如此寶貴的野生稻始祖,亦專程驅車趕來(借稻)回去台大農場培育。圖/傅秉祥
黃彥霖表示,鬼稻又名鬼仔稻、紅鬚稻,外型與一般白米稻明顯不同,雖不作為食用,但其基因對稻作研究具有高度價值,尤其在面對極端氣候時,更是改良品種的重要育種素材。原被認為已絕種的鬼稻於 1979 年在桃園被重新發現,目前由苗栗農改場與臺灣大學共同復育。近看鬼稻葉片較狹窄,幼苗與李氏禾不易區分,唯開花時的紅色花穗較為醒目;其稻穗稀疏、穀粒細小且成熟後易脫落,因此採收時常「兩手空空」,故得名「鬼稻」。鬼稻為多年生植物,不適合作一般栽培,但在自然環境中經長期演化,具備耐旱耐水、抗病蟲等強韌特性,是稻作育種不可或缺的基因寶庫。
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宛如貼近生活的自然教室,透過導覽與觀察遊客能深入了解埤塘的歷史與多樣生態,只要稍加留意便能看見紅冠水雞在水草間覓食、夜鷺棲息樹梢,以及其他多種鳥類飛翔覓食。此次導覽中,讓會員們與候鳥大白鷺近距離相遇,牠們優雅地在埤塘中覓食,對人群毫不畏懼,清澈的水面下有魚群悠游、烏龜穿梭,並以台灣萍蓬草、荷花等水生植物點綴其間;沿著木棧道一步步前行,可通往濕地平台、高架涼亭與親水護岸,讓人更貼近濕地的豐富與多樣性,體會埤塘復育與保存的重要。

桃園市八德區的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園區綠意盎然、生態豐富,埤塘水面上可見成群的鵝與鴨悠閒漫游,景致療癒、恬靜,令人流連忘返。。圖/傅秉祥
園區內亦設有大片草皮、人工浮島及木造景觀咖啡屋,並定期舉辦以埤塘歷史、生態為主題的環境教育活動,透過自然觀察、科學實作與互動遊戲,引導民眾認識埤塘的人文背景與自然保育意義。八德埤塘園區 24 小時開放,並提供免費停車與導覽預約服務,在充滿綠意與生態多樣性的環境中漫步,宛如走進城市中的綠色秘境,是規劃輕旅行的絕佳選擇。
- 成功帶動山城周邊旅遊商機 國際花毯節突破百萬參觀人次且農特產品銷售飆破一千伍佰萬元
- 《我們在這裡》——覞傳媒推出公益主題曲 用音樂記錄愛與真實的聲音
- 小林夜祭 陳其邁:與族人攜手合作 守護文化記憶與家園
- 從濕地到老街-大隆田導覽活動讓生態園區更有溫度
- 國臺交80週年鉅獻《NTSO交響派對—重返經典》 七位歌手跨界演繹電視劇金曲 重現臺灣流行記憶
- 臺南清代「甜蜜道路」現身 文資處考古揭府城糖業時代盛況
- 苗栗市藝文中心即日起 展出『心中有愛 生活最美』書畫展~~
- 傳承vuvu的智慧 三地門共融生活中心慶重陽 聽vuvu說故事暨族語歌謠分享活動
- 三代同堂共樂重陽!豐原慈濟宮與青商攜手打造世代共融慶典
- 穿越眷村時光巷弄!「北屯眷村文物館」免門票入場 親子旅遊、懷舊拍照新熱點!
- 「台南帆船嘉年華」5/31安平亞果遊艇碼頭熱鬧登場
- 「2025騎i台南」6月熱力開騎 古都風情x單車樂活一次享受
- 客家大院「四月雪」桐花盛開 賞花品嚐新住民美食 讚~
- 奇美博物館親子童話音樂會 4/21早鳥搶購 聆聽鵝媽媽說故事 沉醉睡美人組曲美妙旋律
- 一代大師陳玉峰藝師遺作 嶄新登場 臺南市古物「陳德聚堂神荼鬱壘門神彩繪」
- 陳永淘夏至音樂會6/20衛武營登場 與天籟歌聲「尼布恩合唱團」共譜動人樂章
-
覞傳媒社長親自譜曲填詞創作主題曲《我們在這裡》,以音樂傳遞真實與善意,致敬公益記者與默默行善者,展現「讓愛與被愛都被看見」的媒體精神。
-
豐原慈濟宮與豐閱建設攜手舉辦「九逢知己・三代同堂」重陽活動,結合健康檢測、童玩體驗與藝文表演,號召青年陪伴長輩走出家門,共創世代共融、健康樂活的幸福社區。
-
北屯眷村文物館位於台中市北屯區,是一處免門票、充滿懷舊氛圍的親子景點。保留完整眷村建築,結合文創市集、懷舊小吃與互動展覽,是拍照打卡、認識在地歷史的絕佳去處,週末假日超適合全家一同探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