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全臺第一官建媽祖廟
位在赤崁樓附近,大天后宮是全臺第一座列入官方祭祀的媽祖廟, 為台灣最早官建的媽祖廟,俗稱大媽祖宮,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祭典,且只限官員、紳商參與,現在則是信媽祖的信徒不可錯過的朝聖地。
廟的前身是王府邸
除了「全臺第一」的美名外,其實大天后宮的建築前身也是大有來 頭。這裡原本是明朝末代郡王-寧靖王的宅第,1683年,施琅率軍渡海來台大敗鄭克塽,此後為收復民心,有鑑於台灣人民對於媽祖的信仰,特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供奉媽祖,後將建築改建成「大天妃宮」,並向外宣稱是媽祖協助攻下了臺灣。隔年,媽祖就被封為天后,改名「大天后宮」,也成了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
傳統藝術的博物館
正因為大天后宮有著尊貴地位,不僅香火延綿不絕,廟內的裝飾也是請來最好的師傅打造。兩邊的牆壁都是各時代府城名畫師的留筆,廟內還有歷史悠久的匾額、文物、石雕、木雕裝飾,樣樣都是 廟宇藝術的精品。進到廟內就會看見大殿內祀奉的巨大金面媽祖像,威武栩栩如生的千里眼、順風耳隨伺在側,三座神像皆為泥塑雕像工藝的絕佳展現,是進到大天后宮一定要仔細欣賞的部分。
牽成姻緣的月老公公
但大天后宮內近年最讓人感到神奇的就是後殿供奉的月老公公,常有許多單身男女來此參拜,向月老公祈求緣粉與紅線帶在身上,緣粉可招來緣分,而當帶在身上的紅線不見時就表示月老公公已經幫你把紅線繫好了,準備迎接美好的緣分吧,至今據說已撮合許多佳偶,甚至還有日人跨海來台求緣也已抱得美人歸,是府城大天后宮的另一個傳奇。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配祀:四海龍王、三官大帝、臨水夫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五文昌帝 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聖父母、水仙尊王、月老公、地藏 王菩薩、藥師如來佛、阿彌陀佛
藝品導覽:三川殿 龍柱
鑑賞重點:中西混合的柱頭
仔細看,中式龍柱上方被一圈葉子所環繞,是受西洋古典建築柱頭「芼莨葉」做法啟發而產生的變化體,被暱稱為「白菜葉」(就是餐桌上常見的那道)。芼莨葉的柱頭,常見於臺南其他的日治時期公共建築(如:司法博物館),而台灣匠師吸納了日治建築華麗繁複的雕刻樣式,並轉換為自己熟悉的樣貌,也就形成了許多廟宇常見的白菜葉柱頭。這一對龍柱完工於1949年,或許匠師就是看到了日治建築這種「把葉子裝飾在柱頭上」的作法,便悄悄地挪移到廟宇的龍柱上。
鑑賞重點:誰躲在龍柱裡
龍柱不只有龍,仔細找找會發現不同的人物站在龍的縫隙中,這些人物左右各有八位,分別騎著馬、拿著武器,底下還有活靈活現的鯉魚向上噴水,整條柱子非常熱鬧。
圖說:三川殿 龍柱「柱頭特寫」
鑑賞重點:匠師留的彩蛋
這對龍柱由福建惠安的石雕師傅「張木成」所作,就像電影結束後工作人員名單的跑馬燈,匠師也把自己的名字和打石店的名稱藏在龍柱裡面,來找找看「匠師在哪裡」。
圖說:三川殿 龍柱「藝師簽名」
景點資訊
電話|+886-6-2211178
營業時間|
星期日:06:00 – 21:00
星期一:06:00 – 21:00
星期二:06:00 – 21:00
星期三:06:00 – 21:00
星期四:06:00 – 21:00
星期五:06:00 – 21:00
星期六:06:00 – 21:00
門票資訊|免門票
官方網站|https://www.gtainanmazu.org.tw/
相關連結|FB粉絲團
資料來源|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674
- 從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緩解壓力的好方法
- 【府城說書人】安魂
- 【默子-鄉居拾穗】獅王坐鎮
- 永康保生宮闊別12年再啟五朝建醮大典 友宮齊聚緊鑼密鼓籌備盛事
- 曾經搞掉三位警察局長 最強老榕樹都市傳說
- 壽星月老傻傻分不清楚 不想活到老又單身到老,可別亂拜
- 用影像記錄永恆:各宗教喪禮儀式中的攝影藝術
- 簡單葬禮的魅力:喪禮攝影師如何捕捉告別的溫情
- 深情告別的永恆記憶:喪禮攝影在環保葬禮中的重要角色
- 海葬——在永恆的蔚藍中送別摯愛
- 在醫院/安養院臨終的家屬準備事項:感人的告別與永恆的記憶
- 2024土地公民俗藝術節9/7登場 打造全臺最矚目民俗文化慶典
- 以愛之名,為家屬留下永恆的回憶
- 精緻化的殯葬服務與喪禮攝影的重要性
- 中元節將至 環境部首推「集中普度」顧環保、保平安
- 專業、誠信、圓滿 聯合生命禮儀全命服務為摯親畫下人生謝幕式圓滿句點
-
有著「台灣首廟」尊稱的西羅殿,是五條港區域內非常重要的廟宇。在康熙年間(西元1718年)由郭姓族人建立,供奉郭姓祖神廣澤尊王,俗稱聖王公廟,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殿裡有許多珍貴匾額,如咸豐皇帝的「恩祐全台」、光緒皇帝與蔣經國總統各自尊贈的「保安天下」,都是珍貴的寶物。 西羅殿還有一特色,就是維持百年古禮的安平恭迎太王與恩媽駐駕,會由轎班人員抬神轎在林默娘公園附近的安平港支航道三進三出衝入水面,以示跨海來台的赫赫神威。
-
海岸漁民的信仰寄託 從過去的沿海漁村,到今天濱海遊憩區,馬沙溝今日或許是以3D彩繪藝術村、沙雕藝術季、音樂節等形象被認識,但若要深入了解馬沙溝,也可以從庒廟「李聖宮」著手。 李聖宮主祀李府千歲、天上聖母媽祖、中壇元帥,而廟名的「李聖」則是取自李府千歲和聖母之名。信仰之始,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曆17年(1663),陳姓先民攜帶媽祖的神像渡海來台,三年後再請來李府千歲和中壇元帥,至此三尊開基主神共同保佑著漁民的漁獲和平安。 馬沙溝還有著特別的「改草人」習俗,為不定期舉行的儀式,由李府千歲降駕指示才舉行。草人是指用稻草綁成的人形,作為人的「替身」、為人化解災難,把身上的災厄和病痛轉移給草人。
-
鹿耳門天后宮於民國66年動土改建,以陳宗乾的構思設計,採傳統孔廟古制「殿堂式」回字型格局配置,由三川殿、後殿及左右廂房將正殿圍繞於中央,再以兩條廊道由三川殿連接至正殿,正殿立於抬高九階的台基之上,後殿較正殿少二階,均採抬高處理,以凸顯其莊嚴性。 廟埕正面之牌坊作三間處理,廟左前方置接官亭、右前方九龍壇,三者均為臨時性之仿古建物。 鹿耳門天后宮的台江迎神祭,乃鹿耳門天后宮媽祖的出巡遶境,為綏靖地方、聯誼友廟,經由媽祖神示而舉辦,過去曾於1961年、1962年、1984年、1996年、2005年、2012及2021年辦理(2005年之後以「台江迎神祭」名義辦理),每次場面都很盛大,往往造成轟動,第三日回到鹿耳門天后宮入廟,更是神轎、陣頭齊聚,是民俗界的大盛會,是觀賞臺南陣頭表演的絕佳時機。
-
明鄭於西元1661年入臺,運糧官陳一桂(或為陳一貴)是鄭成功的親姑丈,夫妻倆偕同三個兒子、媳婦及眷屬十三人,從金門率領其部眾在「頭港」與將軍溪畔「頭前寮」登陸,並在兩地間浮洲建立聚落居住,命名為「中州」。 陳一桂公子孫綿延,遍佈各地,成為中洲陳姓始祖,後裔子孫為紀念祖先篳路襤縷、披荊斬棘之精神,於現今學甲民吉里東側的空地以「舊埕鹽田公業價款」興建陳桂記大宗祠。後因陳一桂公帶長子出海欲返回金門,却遇颱風,下落不明,此日為農曆七月一日,後代子孫以該日為忌辰,自民國五十年起每逢農曆七月一日舉行祭祖大典,緬懷祖德。
-
洩漏天機的媽祖 茅港尾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清代「茅港尾堡」的「保*頭廟」(地方公廟)。「茅港尾」地名紀錄了早期的地理環境,讓我們知道,今日屬於內陸的下營區,曾經也是臨海的港口。此地位於嘉義與臺南間的陸路中間,是南北經商往來的必經之處,同時是倒風內海的三個港口之一,為繁華的市鎮。既有港口,也有先民在此開墾、經商,會有媽祖信仰則是自然不過的事。 「茅港媽」在地方有個「坐牢一百年」的傳說,據說清朝同治年間,媽祖曾經發爐起乩,預告將有大災難降臨,結果當晚果真發生了大地震,沒有覺察到神意的居民死傷無數,而媽祖也因洩漏天機,而被拘捕到天庭受禁百年。一直到民國五十年,百年囚禁時間已過,媽祖才顯神蹟以示重返。從流傳的傳說,就可以知道媽祖在地方人士心中的信仰地位。 *清代皆以保字為主,清末才出現堡字,日治時期皆以堡字。
-
以鄭成功為主題的廟宇 面對著鹿耳門溪,鹿耳門鎮門宮是一座位在海濱的廟宇。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道教廟宇,鎮門宮以白與紅為主色,入口處為挑高的拱圈,二樓的正面僅以木門窗迎著海風,屋頂為歇山頂(日式建築稱「入母屋造」),有著中日混搭的建築風格。 主祀鄭成功,鎮門宮的裝飾藝術皆以鄭成功的生平為題材。入口處站的門神,罕見的採用是西洋油畫筆法。而其中兩位門神,有著洋人面孔——濃眉大眼、高挺鼻樑、捲曲金髮,甚至還是全台唯一的赤腳門神。正殿內兩側,同樣有著油畫技法所繪的鄭成功壁畫。二樓祭拜的則是鄭成功母親田川氏,並擺設有自日本九州迎回的「鄭成功兒誕石」。
-
仁德十三甲武德宮供奉開基中路武財神,原本只是一個小庄頭的信仰中心,經過多年發展,於今香火鼎盛,信徒來自全台各地,建廟可溯至清領時期的先民自大陸渡海移民至十三甲地區後,將隨身請來的神像安奉於民宅中,百餘年前曾以土确興建元帥廟,後來年久失修倒塌。 日治時期實施皇民化,欲燒毀民間信仰的神像,庄民將3尊神像藏匿在樹木裡,順利逃過一劫,直到二戰後3尊神像就隨著每年爐主供奉於民宅中,直到西元1982年信徒才募資興建廟宇,廟內到處貼上金箔,非常金碧輝煌。武德宮最為有名的是正殿神案兩旁分別放置大型元寶和金雞,每逢春節期間總是吸引不少信徒來迎春接財神,搶摸大元寶和金雞祈求財運,廟宇內外熱鬧滾滾。
-
楠西玄天上帝廟又稱為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陪祀開天炎帝、中壇元帥,後殿供奉著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境主公和註生娘娘。 關於楠西玄天上帝廟創建,相傳是清乾隆16年(1751年)時,林氏先民自福建攜帶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至內茄跋(今楠西),並在今廟址的前方蓋了一間草寮做為供奉之所,後來林氏家族搬遷,玄天上帝改由鄉人江牽供奉。 清道光元年(1821年)發生「發爐」的神蹟,在乩童的指示下建廟於今廟址,清道光10年(1831年)並雕塑玄天大上帝、二帝、三帝、四帝、開天炎帝、中壇元帥等神像,並根據玄天上帝的指示命名為「玄天上帝廟」,俗稱「楠西北極殿」。
-
長興宮的起始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當地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拾獲王船,認為是吉兆,便開始在溪旁蓋起草寮成為廟宇參拜,但因古時曾文溪被當地居民稱為《青瞑蛇》,意思就是汛期河道不斷改變亂竄,造成沿岸災情。 在不斷遷村,以及後來河道較為固定之後,長興宮也搬到了現址,在幾百年的歲月裡,當地都還是維持著三年一科的王船祭典。進到長興宮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大殿裡的主神不是神像,而是一面令牌,這在滿是林立廟宇的台南還蠻少見的,王船祭典時會在廟前設置王船,在王船正式下水前一周,會在廟附近的曾文溪畔設下香案24小時不間斷地上香祭祀進行請水儀式,由在地耆老們輪班看守,這是一種幾百年來深植在地人心的信仰也,長興宮附近還保持著非常傳統的鄉間生活與人情,喜歡傳統文化的旅人們絕對不可錯過此處。
-
安定保安宮創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主祀保生大帝、天上聖母,同祀城隍爺、謝府元帥、註生娘娘、田府元帥、中壇太子、福德正神、虎爺將軍等神祇。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保安宮舊廟原本坐落於大道公營(及本宮東方一公里於「宮九崛」附近)。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六月六日,發生大地震,庄頭受損嚴重,廟宇亦因地震重創倒塌,庄頭市況逐漸式微,當時地方耆老有鑑於此,及大力倡議並發起十八庄頭主是共謀重建。同治三年(西元1865年)新廟於直加弄庄尾重建完成,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於今址重建廟宇。 據傳洲仔尾保寧宮之金面大帝,學甲慈濟宮之黑面大帝及本宮之紅面大帝皆出自唐山同一雕刻師手藝之軟身尊像,其時神靈顯赫,香火鼎盛,為附近十八庄頭宗教信仰活動中心。
-
喜好登山的山友們一定對仙祖廟不陌生,仙祖廟(紫雲殿)就位在台南最高峰-大凍山登山口不遠處。仙祖廟佔地非常廣大,主祀仙祖呂洞賓與道教教主李老君(老子)。廟內環境清幽一片綠意盎然,庭園林木扶疏、花草盛開,九龍池中的九尾金龍活靈活現,廟中氛圍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形容頗為貼切。仙祖廟是許多登山客不會錯過的休憩處所,優雅的環境與沉靜的寺廟氛圍,的確是許多忙碌現代人慢下來的好去處。
-
建於西元1967年的大灣凌霄寶殿武龍宮,是擁有兩位主神的廟宇,位於樓上的凌霄寶殿主祀玉皇上帝,樓下的武龍宮則主祀玄天上帝,被當地人稱為大灣天公廟。 雖不是古蹟廟殿,但卻是永康大灣一帶非常重要的信仰中心,與在地人生活息息相關,常與附近社區學校共同辦理活動,也與文史工作者共同探究大灣鯽魚潭的在地歷史,更會在考季時為考生辦理祈福大典。與其說是一座廟宇,更像是在地大型活動中心一樣的親切。
-
溯自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距今三百餘年,有福建省雷府三兄弟,同年夏末,自福建沿海分乘三艘帆船,滿懷壯志向台灣航行,隨行有家眷三位夫人及家丁數人,船上供奉溫府千歲神像,一路順風而來,船將進國聖港,不料東北季風突發,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幾經奮力,無奈天意難挽,船將抵港口,被大浪擊沉,一代將才、家眷及壯丁和溫府千歲金身,均遭沉沒於此。
-
萬龍宮,位於仁德區大甲里港崎頭,背臨二仁溪,座南朝北,是一座五門三殿式廟宇,建地約五百坪,本宮廟前豎立有一對旗杆,龍虎左右相對,根據台灣民間信仰的神界組織,就像古時候君權政治,凡曾經接受過玉皇大帝敕封的帝或是王的神明,都可以依據科舉舊制來豎立旗杆,以彰顯威儀。本宮二府千歲,屬於王字輩,當然有豎旗的資格,由於曾經受過玉帝敕封為代天七巡王爺,威高權重,所以旗斗可以造三副,高度為六丈六尺,是全台最高的一對,而且是唯一水泥材質的旗杆。
-
本廟落成於道光廿八年,本地在鄭成功來台後,堪稱府城外之大街市,而南潭過港仔(郭光侯住處)有港口給大陸來台小帆船停泊,繁極一時,本廟所在地為「六甲店」概因當時此地有一條街道,兩旁多店鋪日常買賣活絡,故得名延稱迄今。 本廟主祀岳飛(追諡岳武穆王),自民國六十八年已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岳穆王誕辰紀念日,本廟均遵照古禮舉辦釋奠大典,場面莊嚴且深具教育意義,但因參拜者日眾,原有建築狹小已無法容納,經眾信徒四年之籌劃,至民國七十七年拆除重建,歷經三年得以完成現有富麗堂皇之廟貌,成為推展岳飛精忠報國,還我山河之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