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誌
宗教
-
仁德十三甲武德宮
仁德十三甲武德宮供奉開基中路武財神,原本只是一個小庄頭的信仰中心,經過多年發展,於今香火鼎盛,信徒來自全台各地,建廟可溯至清領時期的先民自大陸渡海移民至十三甲地區後,將隨身請來的神像安奉於民宅中,百餘年前曾以土确興建元帥廟,後來年久失修倒塌。 日治時期實施皇民化,欲燒毀民間信仰的神像,庄民將3尊神像藏匿在樹木裡,順利逃過一劫,直到二戰後3尊神像就隨著每年爐主供奉於民宅中,直到西元1982年信徒才募資興建廟宇,廟內到處貼上金箔,非常金碧輝煌。武德宮最為有名的是正殿神案兩旁分別放置大型元寶和金雞,每逢春節期間總是吸引不少信徒來迎春接財神,搶摸大元寶和金雞祈求財運,廟宇內外熱鬧滾滾。 -
祀典大天后宮(明寧靖王府邸)
全臺第一官建媽祖廟 位在赤崁樓附近,大天后宮是全臺第一座列入官方祭祀的媽祖廟, 為台灣最早官建的媽祖廟,俗稱大媽祖宮,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祭典,且只限官員、紳商參與,現在則是信媽祖的信徒不可錯過的朝聖地。 -
安定保安宮
安定保安宮創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主祀保生大帝、天上聖母,同祀城隍爺、謝府元帥、註生娘娘、田府元帥、中壇太子、福德正神、虎爺將軍等神祇。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保安宮舊廟原本坐落於大道公營(及本宮東方一公里於「宮九崛」附近)。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六月六日,發生大地震,庄頭受損嚴重,廟宇亦因地震重創倒塌,庄頭市況逐漸式微,當時地方耆老有鑑於此,及大力倡議並發起十八庄頭主是共謀重建。同治三年(西元1865年)新廟於直加弄庄尾重建完成,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於今址重建廟宇。 據傳洲仔尾保寧宮之金面大帝,學甲慈濟宮之黑面大帝及本宮之紅面大帝皆出自唐山同一雕刻師手藝之軟身尊像,其時神靈顯赫,香火鼎盛,為附近十八庄頭宗教信仰活動中心。 -
開隆宮
從懷孕到孩子成人都能守護 開隆宮主祀七娘媽(七星娘娘),也就是傳說中的「織女」與六位仙女姊姊們,是護佑孩童平安長大的神明。主神之外,則陪祀有註生娘娘與臨水夫人,兩位女神分別可以保佑早生貴子與分娩(生產)平安。對渴求孩子的府城女性而言,是一個向神明訴說心事的好所在。 府城人的「成年禮」 在早期醫療不發達的時候,孩子出世後,也會帶來廟裡給七娘媽做「契子」(義子、義女之意),等到16歲成年時,順利長大的孩子們會由父母攜來廟中還願,感謝七娘媽的照顧,這個儀式稱為「做十六歲」,除了準備「七件」(香粉、香水、胭脂、鏡子、梳子、髮油、針線)為禮物答謝女神外,透過鑽「七娘媽亭」(代表「出婆姐間」,婆姐是臨水夫人的女婢,也會一起照顧孩童),代表已經可以獨立,也就是成人了。
最新優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