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誌
宗教
-
北門東隆宮
來到北門的三寮灣,遠遠的就會見到兩根挺拔的大紅柱矗立在壯麗的廟宇前方,這已然是北門東隆宮的正字標記,相傳約在西元1673年先民渡海來台時,為了求航海平安帶著李府千歲神像同行,平安來到此處定居之後蓋了三間草寮繼續祀奉李府千歲神像,也才有今日三寮灣的地名,後來興建廟宇名為慈安宮廟,1945年時又從屏東東港東隆宮請來溫府千歲進駐廟宇同享香火濟世黎民,也在此時改名為東隆宮沿用至今,也有每三年一次的王船祭典,目前廟內祭祀兩艘永遠駐廟的王船,一艘為木船一艘為銅船,都很值得一看。 來到東隆宮除參拜與廟宇巡禮之外,廟旁的王爺信仰文化館也有許多廟宇文化的收藏可以欣賞,此外廟前樹下的秀碧蚵嗲是來到這裡一定要品嘗在地小吃,在此已超過50年的秀碧蚵嗲每天下午總是有內行的饕客在此等候,在廟口品嘗新鮮的蚵嗲,再來碗清涼的仙草茶或四果冰,是台南鄉間獨有的享受,也是來到東隆宮的另一種樂趣。 -
布袋嘴寮代天府(百年魚木)
位於總頭寮與中洲寮之間,本里舊名「布袋嘴寮」乃開墾之先民來自嘉義布袋,在民國六十七年一度遭到廢里,併入總頭寮及新寮仔,民國七十九年五月一日因地方須求成立本里。後來才又恢復設里,行政區劃名「布袋里」。 -
德高厝上帝廟
德高厝,原稱竹篙厝,以地在崁頂山頂,刺竹高聳,望之竹篙聳立得名。鄭氏治台時期,本莊尚無漢人開墾,仁和里在虎頭山南有下灣,山北有大林等莊。入清之初,泉州府南安縣陳元亨率眾到此入墾,稱竹篙厝,相繼入居者有泉州府同安縣陳氏,泉州府南安縣、晉江縣王氏,晉江縣劉氏、林氏,以及漳州府龍溪縣蔡氏,或直接入居,或由他處轉居,人煙漸稠,並未建廟,奉神仍至下灣上帝廟禮敬。或已迎上帝公香火,甚至雕刻神像在家奉祀,每逢上帝公聖誕飛昇則依例恭祝。乾隆四十年代以瘟疫肆虐,家祀神祇未能鎮壓,莊民乃往下灣,即崁腳廟奉請上帝公聖像入莊除瘟消災,終除瘟疫。事靖後,由耆宿陳玉瓊倡議建廟以奉上帝公,四十六年辛丑慶成,陳氏並獻香爐,橫題『玄天上帝』,左書『仁和里』,右書『德高厝』,為本廟興建之始。 -
學甲大灣清濟宮
清濟宮碑記所記載:「臺灣崇仰之聖神禹王-水官大帝,保生大帝-吳真人威靈顯赫,歷代追尊,各有典禮,香煙鼎盛。所在構璇宮、塑聖像、隆祭典,而奉者相望也。然溯其源流,未有大灣清濟宮之久遠也。」實非虛語。 先民王獨自大陸移居臺灣時,迎請安徽省當塗縣當塗禹王廟禹王(世稱大禹)抵蘆竹溝海遇到達大灣定居而奉祀於清濟宮。 逮明永曆十五年辛丑(西元1661年)復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金龍海縣角美鎮)白礁慈濟靈宮迎請保生大帝(白礁開基祖-吳本開基聖像)偕天上聖母(天妃、媽祖)護佑開臺民族英雄鄭成功登陸臺南鹿耳門,完成復臺大業而奠基於清濟宮。大灣為二聖奠基之聖地,清濟宮乃水官大帝-開基禹王奠基暨「白礁開基祖保生大帝-吳真人(吳本開基聖像)」坐鎮之真蹟。乃是各地廟宇謁真蹟暨進香、過爐、請火、請香,及諸善信膜拜,共迓天庥沾德澤之聖地。
最新優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