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 視傳媒 神傳媒
  • 美味食光食 Food
  • 妝乎水水美 beautiful
  • 舒適住宿住 Room
  • 旅遊樂點樂 Travel
  • 宗教宗 Religion
  • 專業主題專 Profession
  • 熱門活動Activity
  • 最新優惠Discount
  • 採買去Store
 
  • 美味食光 Food
  • 妝乎水水 beautiful
  • 舒適住宿 Room
  • 旅遊樂點 Travel
  • 宗教 Religion
  • 專業主題 Profession
  • 熱門活動Activity
  • 最新優惠Discount
  • 採買去Store
 
  • 美味食光食 Food
  • 妝乎水水美 beautiful
  • 舒適住宿住 Room
  • 旅遊樂點樂 Travel
  • 宗教宗 Religion
  • 專業主題專 Profession
  • 熱門活動Activity
  • 最新優惠Discount
  • 採買去Store
合作媒體 視傳媒 神傳媒
生活誌 專業主題
返回列表
高齡者不可輕忽「肌少症」 醫:預防或延緩肌少症能降低長照需求
  • 視傳媒管理者
  • 健康知識
  • 新竹縣

▲北榮新竹分院家醫科劉政傑醫師。(圖/北榮新竹分院提供)

 

【視傳媒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估, 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家醫科劉政傑醫師表示,隨著高齡人口增加,老年症候群成為重要的健康與醫療議題,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被認為是老年症候群的一種表現,更甚者會導致長者晚年衰弱,亞洲國家肌少症的盛行率為7.3%- 12%,而2014年台灣本土研究報告指出,高齡者肌少症盛行率達3.9%-7.3%,因此在台灣,肌少症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健康議題。

 

劉政傑醫師表示,根據2019年亞洲肌少症共識會(AWGS)的定義,肌少症是「以老化造成的骨骼肌流失、加上肌肉力量 減少、及(或)體能表現下降」的疾病,我們可以以SARC-F問卷或是包含小腿圍的SARC-CalF問卷進行篩檢,SARC-F問卷包力量、行走、起身、登階和跌倒五個部分,以日常狀況勾選,4分以上肌少症風險較高,而SARC-CalF問卷則是SARC-F加上量測小腿圍,11分以上肌少症風險較高,如果初步篩檢結果為高風險的族群,則需進一步接受肌力、行動能力、骨骼肌質量的評估,以確定診斷。若肌肉力量低、肌肉質量低,即可診斷肌少症,若合併「低體能表現」,則可診斷為嚴重肌少症。

 

劉政傑醫師表示,以前的觀念是養兒防老,現在是要養肌防老,不想成為「肌少症」的一員,就要及早為自己「長」肌肉作好打算。肌少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營養和運動是主要預防和治療肌少症的方式。營養補充主要為蛋白質,高齡者的蛋白質需求量建議為1.2-1.5公克 /公斤,平均分散於各餐食用,並多攝取富含白胺酸的食物,如牛肉、魚與豆類等,以減少肌肉流失的發生,另外補充1000 IU/天的維生素D可幫助蛋白質、吸收及使用,如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與蛋黃等,與充足的日照,可以改善肌肉功能,預防肌少症。適度地規律運動可以協助老人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及避免跌倒,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運動是阻抗性運動,如負重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

 

劉政傑醫師表示,肌少症會影響高齡者身體功能、代謝功能和慢性疾病,也會隨著老化合併肥胖與骨質疏鬆症,進而增加跌倒機率、失能機率、護理之家進駐率及降低生活品質,更甚者,會增加死亡率,家屬照護壓力和醫療費用支出也會明顯提高。因此,無論藉由預防或延緩肌少症,都能降低長期照護的需求甚至能減少死亡率,更進一步提高高齡者生命的品質。

延伸閱讀
  • 調查發現 青少年晚睡可能與網路成癮顯著相關 應積極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 安南醫院完成首例「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難治型高血壓患者
  • 國泰新竹健康園區嘉年華寓教於樂 為期一個月歡迎不同年齡層民眾共襄盛舉
  • 全民健康宣導、恁的演唱會 新竹臺大分院攜信義公益基金會關懷社區登場
  • 喉癌全喉切除 顯微重建
  • 奇美醫推「虛擬健保卡」 雲嘉南率先全科門診實施
  • 肩膀受傷久治不癒 肇因旋轉肌腱斷裂
  • 心血管疾病警訊 醫:新冠確診後胸痛更要特別留意
  • 椎間盤突出致腳麻手痺 小扁針搭美式整脊療法改善
  • 隱身於新冠肺炎背後的小惡魔–胃食道逆流
  • 黃偉哲力推出院準備銜接長照2.0服務 紓解家庭照顧困境
  • 奇美醫:天生手腳冰冷 中醫調理改善
  • 瞭解學習掌控血糖變化 醫:連續性血糖監測讓營養師及時提供建議提醒
  • 桃竹竹苗首座兒童醫院正式營運 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開放急門診及住院服務
  • 持續型心房顫動中風率為常人3-5倍 電燒手術可救疾
  • 新冠肺炎後遺症之一感覺心跳忽快忽慢 醫:新冠肺炎確診後心悸症候群
您可能有興趣
  • 調查發現 青少年晚睡可能與網路成癮顯著相關 應積極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 安南醫院完成首例「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難治型高血壓患者
  • 國泰新竹健康園區嘉年華寓教於樂 為期一個月歡迎不同年齡層民眾共襄盛舉
  • 全民健康宣導、恁的演唱會 新竹臺大分院攜信義公益基金會關懷社區登場
  • 喉癌全喉切除 顯微重建
  • 奇美醫推「虛擬健保卡」 雲嘉南率先全科門診實施
  • 肩膀受傷久治不癒 肇因旋轉肌腱斷裂
  • 心血管疾病警訊 醫:新冠確診後胸痛更要特別留意
  • 椎間盤突出致腳麻手痺 小扁針搭美式整脊療法改善
  • 隱身於新冠肺炎背後的小惡魔–胃食道逆流
  • 黃偉哲力推出院準備銜接長照2.0服務 紓解家庭照顧困境
  • 奇美醫:天生手腳冰冷 中醫調理改善
  • 瞭解學習掌控血糖變化 醫:連續性血糖監測讓營養師及時提供建議提醒
  • 桃竹竹苗首座兒童醫院正式營運 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開放急門診及住院服務
  • 持續型心房顫動中風率為常人3-5倍 電燒手術可救疾
  • 新冠肺炎後遺症之一感覺心跳忽快忽慢 醫:新冠肺炎確診後心悸症候群
  • 智慧型穿戴裝置應用大爆發 研院監控穿戴應用系統導入醫院落地應用
  • 成醫:多模式止痛降低單一藥物劑量 減副作用
特別推薦
  • Copyright @ 生活達人誌
  • 0800-038-940 service@posu.com.tw
  • 友站: 視傳媒 |  Blog 達人 |  我要廣告
  • 訂閱 RSS | 管理

Design by PO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