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俞璇醫師表示,「骨質健康儀表板」,提供醫師評估骨質疏鬆初步篩檢的參考。
【記者王宇榛/台南報導】乳癌已連續多年名列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因治療方式不斷進步,存活率因而提高,也讓患者相關的老年醫療議題逐漸受重視,包含骨質疏鬆。醫師指出,因停經後的婦女本就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而許多乳癌的治療,無論是透過賀爾蒙抑制,或是治療後造成卵巢衰竭,都會導致乳癌患者體內雌激素比一般同年紀婦女提早下降,且降得很低,進而加速骨質流失而造成骨質疏鬆。
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賴俞璇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一種因為骨質密度降低,骨骼內空洞太多而導致骨頭強度減弱的疾病,一旦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根據統計,乳癌患者發生骨折的機會比一般婦女約增加了3成。骨折發生後,約有3成的病人會永久失能,4成會因而無法獨立行走,高達8成的病人則會失去至少1項生活自理的能力,付出的醫療及社會成本極高。而女性髖骨骨折的1年死亡率則高達15%,幾乎和乳癌第4期的1年死亡率相當,實在不容輕忽。
國內骨質保健意識仍相當不普及,加上骨質密度檢查需自費,都造成及增加推廣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難度。有鑑於此,賴俞璇醫師與成大醫院巨量科學中心蘇佩芳老師、李俊毅老師共同研發了專為乳癌患者量身打造的「骨質健康儀表板」,只要輸入幾項簡單的臨床資訊,包含年紀、體重、是否停經、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為期多久,1分鐘內即可初步預測乳癌患者的骨質健康程度。
賴俞璇醫師指出,「骨質健康儀表板」提供醫師評估骨質疏鬆初步篩檢的參考,協助找出潛在具骨質疏鬆風險之乳癌患者,必要時再轉介接受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黃金標準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以確立診斷。在篩選出高風險病人後,可迅速導入適當檢查及後續治療,包含生活型態的改變或藥物治療,可節省更多乳癌患者因骨質疏鬆骨折所產生的併發症及相關醫療社會成本,並避免低風險病人重複檢查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賴俞璇醫師說,未來「骨質健康儀表板」還將進一步結合影像資訊,嘗試使用機器深度學習技術,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骨質疏鬆影像特徵來幫助分類,與臨床資訊作結合,優化此套專屬於乳癌患者的骨質疏鬆篩檢預測模型。
- 最有溫度的公益聖誕小物 「愛的GOOD力」公益行銷平台邀您暖心支持
- 數位科技 台北榮家預防失能新法寶
- 調查發現 青少年晚睡可能與網路成癮顯著相關 應積極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 全國警察機關唯一獲獎 南警運用科技受肯定
- 大湖警分局配合警察志工關懷弱勢家庭及獨居長者
- 中油煉製事業部送聖誕禮物 捐贈再生電腦 嘉惠客委會及兩小學
- 安南醫院完成首例「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難治型高血壓患者
- 國泰新竹健康園區嘉年華寓教於樂 為期一個月歡迎不同年齡層民眾共襄盛舉
- 全民健康宣導、恁的演唱會 新竹臺大分院攜信義公益基金會關懷社區登場
- 番茄首賣送愛 遠東科技大學募得善款捐贈三所慈善基金會
- 苗栗市玉清宮捐贈縣府500萬元 關懷弱勢 回饋社會
- 喉癌全喉切除 顯微重建
- 新北身障體總舉辦全國輪椅羽球賽
- 一起關懷老寶貝 偏鄉長者照護資源佈建更全面
- 新北少年隊伸援手 助弱勢生度過難關
- 南市社會局攜手立成製麵 為弱勢家庭暖心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