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儀式大合影
記者蔡雪莉/苗栗報導
有一種「客」您可能不認識!客委會客發中心於7月15日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揭開您所不知道的神秘客-雲林詔安客講客事特展」暨「想食‧饗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聯合開展記者會;現場出席貴賓有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陳美蓉副局長、苗栗縣政府鄧桂菊副縣長、雲林縣崙背鄉李泓儀鄉長、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楊永雄、崙背國小李秉承校長、詔安客語文化工作者李秉璋、客家學院羅肇錦院長、林本炫院長等多位貴賓及在地詔安客家鄉親蒞臨指導。
▲雲林崙背國小李秉承校長解說崙背的故事
▲國家檔案局許峰源研究員講解臺南在地美食
▲想食.響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合影-左起許峰源研究員、洪如萍大委員、陳美容副局長、楊長鎮主委、何金樑主任、林本炫院長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及與會人士於詔安客講客事特展合影
「揭開您所不知道的神秘客-雲林詔安客講客事特展」暨「想食.饗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
在「雲林詔安客講客事特展」展場中展出了詔安客家三寶-武術、開嘴獅與布袋戲,並設計活潑逗趣的「布袋戲操偶」動畫深入淺出地帶大家認識詔安客語「似閩是客」的特色;以體感互動、百年武器與拳譜等展示帶大家重溫民國61年轟動一時的電視劇「西螺七劍」中的「七嵌武術」;同步也展出不到1公分的筆雕工藝造型「開嘴獅」、近一甲子的金獅頭與詔安客庄百年民俗,內容十分精采!而由國發會檔案管理局與客委會客發中心所合作的「臺灣飲食檔案特展」,則透過國家檔案與情境式營造,讓大家認識在臺灣不同時期的民生經濟下飲食文化的變化,仿彿讓人走入時光隧道!
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表示,臺灣客語腔調「四海大平安」中的「安」,指的就是詔安客語腔,依據客家委員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客家人在全國約有453.7萬人,其中使用「詔安客語」腔調的約佔1.7%,人數是臺灣目前較少,也是最讓人陌生的一個客家族群;而雲林的崙背、二崙與西螺,是臺灣詔安客家人分佈聚居最密集的區域。本次客委會客發中心首度以臺灣客家與客庄聚落村史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辦理「詔安客展」,透過「揭開神秘客」為主軸作展示規劃,展出大家較少聽到、接觸到的客語,同時呈現臺灣不同區域客家因地制宜所發展出的文化多樣性特色,也希望從「雲林詔安客」的微觀角度來探討「客底」,以及其對自身文化語言保存與傳承等議題,期讓更多民眾藉由本展及後續巡展回雲林詔安客家文化館來認識臺灣詔安客特色及其文化、語言保存之挑戰與反應。未來也將持續結合在地客家知識研究成果,策劃展現臺灣其他較少數客語腔調如大埔、饒平或較少被看到的客庄等多樣性特色。
由國發會檔案管理局與客委會客發中心所合作的「臺灣飲食檔案特展」,展示內容則以從戰後糧食增產與飲食節約、美援擴大飲食範圍、家常味與國宴、清涼汽水、早市與夜市到多元匯聚美食版圖等多個單元,呈現西元1945年至2000年臺灣寶島美食的發展歷程,並從國家檔案中,爬梳映照年代、具代表性的政策內容,也帶出了客家「四炆四炒」、醃漬文化等飲食文化特色。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隨著暑假的到來,臺灣客家文化館除了有「揭開您所不知道的神秘客-雲林詔安客講客事特展」、「想食‧饗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及「苗籽精神-山城籃球故事特展」等精彩活潑的特展之外,還有7月20日起,小朋友最喜愛的兒童館也推出五彩繽粉的梯田場景故事繪本區,館內並安排了一系列的客家夏令營,以及讓人身歷其境的3D劇場,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及與會人士於詔安客講客事特展合影
活動詳細資訊,可至臺灣客家文化館粉絲團(https://zh-tw.facebook.com/hakkapark/)查詢。
- 《台北擊樂》2023 紀頌恩《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馬林巴木琴
- 癌症希望音樂會 歌手于台煙、曹雅雯、許富凱為愛發聲
- 第十屆無障礙生活節展至11月19日 伊甸邀您一起關懷身障朋友
- 奇美醫院攜手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打造健康臺灣
- 2023臺南購物節突破20億發票金額 雙十一歡慶加碼 雙月抽雙車
- 2023臺南購物節突破20億發票金額 雙十一歡慶加碼 雙月抽雙車
- 地政「數位櫃臺」新功能-安心防詐全方位
- 竹市仁愛社福聯手四家愛心企業推出「新春LOVE義賣」 邀各界行動支持服務身心障礙朋友
- 明年3/16「2024萬眾騎BIKE」熱情歡迎您來台中歡喜逗陣騎 有騎有保庇
- 慢性攝護腺炎發生率不亞於攝護腺肥大 藥物+低能量體外震波+生活調整 驅頑疾
- 黃偉哲與知名旅遊作家肉魯 開箱情境式台南台灣好行主題彩繪車
- 新進國小競技啦啦隊赴日參賽 國際交流拓展學生視野
- 2023沙崙智慧生活週 11/24將在臺南開展
- 新時代養寵物遽增 議員建議黃偉哲設立寵物火化場及殯葬館
- 路口安全保平安 南警呼籲遵「號誌」、守「速限」防事故
- 台灣第26屆視障藝術季 身心障礙者推廣協會攜手視障藝術家創造希望
-
義大利作曲家馬斯康尼(Pietro Mascagni,1863-1945),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就是完成於1890年的歌劇「鄉間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又譯「鄉村騎士」),而這齣歌劇裡面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這首「間奏曲」(Intermezzo)。
-
Chin Cheng Lin:Marimba Concerto No.5 “竹姬物語 The Tale of the Bamboo Cutter” marimba : Sung-En Chi conductor : Yin-Fang Chang orchestra : TNUA Music Department Orchestra Performed on December 22nd, 2022
-
紀頌恩馬林巴木琴獨奏,一首傳唱百年的民謠隨著柔和的馬林巴琴鍵傳來熟悉的旋律,原來是Robert Oetomo老師將小時候聽到一首非常喜歡的歌謠,再加以編曲改編而成的台灣民謠《望春風》
-
2023《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由青年擊樂家紀頌恩/張雁喆/李苡薰/沈沛穎共同演出,演出曲目包括Per Andreasson: 《Tinplay》佩爾•安德雷亞森:《踢擊》、Emmanuel Séjourné: 《Khamsin》艾曼紐•賽瓊奈:《坎辛風》、George Gershwin arr. by Pius Cheung: 《Rhapsody in Blue》for marimba duo喬治•蓋希文/張鈞量改編:《藍色狂想曲》、David Skidmore: 《Ritual Music》大衛•斯基德莫爾:《儀式音樂》、鄭雅慈:《舞之聲》為四個打擊樂者 (委託創作)等五首曲目。
-
2023《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由青年擊樂家紀頌恩/張雁喆/李苡薰/沈沛穎共同演出,演出曲目包括Per Andreasson: 《Tinplay》佩爾•安德雷亞森:《踢擊》、Emmanuel Séjourné: 《Khamsin》艾曼紐•賽瓊奈:《坎辛風》、George Gershwin arr. by Pius Cheung: 《Rhapsody in Blue》for marimba duo喬治•蓋希文/張鈞量改編:《藍色狂想曲》、David Skidmore: 《Ritual Music》大衛•斯基德莫爾:《儀式音樂》、鄭雅慈:《舞之聲》為四個打擊樂者 (委託創作)等五首曲目。
-
2023《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由青年擊樂家紀頌恩/張雁喆/李苡薰/沈沛穎共同演出,演出曲目包括Per Andreasson: 《Tinplay》佩爾•安德雷亞森:《踢擊》、Emmanuel Séjourné: 《Khamsin》艾曼紐•賽瓊奈:《坎辛風》、George Gershwin arr. by Pius Cheung: 《Rhapsody in Blue》for marimba duo喬治•蓋希文/張鈞量改編:《藍色狂想曲》、David Skidmore: 《Ritual Music》大衛•斯基德莫爾:《儀式音樂》、鄭雅慈:《舞之聲》為四個打擊樂者 (委託創作)等五首曲目。
-
2023《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由青年擊樂家紀頌恩/張雁喆/李苡薰/沈沛穎共同演出,演出曲目包括Per Andreasson: 《Tinplay》佩爾•安德雷亞森:《踢擊》、Emmanuel Séjourné: 《Khamsin》艾曼紐•賽瓊奈:《坎辛風》、George Gershwin arr. by Pius Cheung: 《Rhapsody in Blue》for marimba duo喬治•蓋希文/張鈞量改編:《藍色狂想曲》、David Skidmore: 《Ritual Music》大衛•斯基德莫爾:《儀式音樂》、鄭雅慈:《舞之聲》為四個打擊樂者 (委託創作)等五首曲目。
-
一個細節滿盈的個展中,與蛇相關的敘事持續交纏著製陶的技術過程,在敲擊聲響樂音的脈絡中,關於陶的塑造性、作為聲響的共鳴本體或通道,以及諸多關於雕塑與影像的詮釋......
-
2023《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由青年擊樂家紀頌恩/張雁喆/李苡薰/沈沛穎共同演出,演出曲目包括Per Andreasson: 《Tinplay》佩爾•安德雷亞森:《踢擊》、Emmanuel Séjourné: 《Khamsin》艾曼紐•賽瓊奈:《坎辛風》、George Gershwin arr. by Pius Cheung: 《Rhapsody in Blue》for marimba duo喬治•蓋希文/張鈞量改編:《藍色狂想曲》、David Skidmore: 《Ritual Music》大衛•斯基德莫爾:《儀式音樂》、鄭雅慈:《舞之聲》為四個打擊樂者 (委託創作)等五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