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金額項目 分類
有效的分類可以幫你打穩求償基礎,主要分為三大類:
1. 實支實付:不是任何有收據、發票的都能稱之為實支實付。
2. 需要釐清:這裡我們不再討論肇事責任,將採以調解會、保險公司慣用的責任比例;責任較大以七成計算、較小的以三成計算。
3. 討價還價:可以退讓、有商討空間,但其中有許多技巧。
請看下方求償明細表,對照右欄「證明文件」
如果證明文件完全可以支持每個項目要求的金額
就是比較沒有爭議空間、實支實付,可以直接列為賠償要求
滿足了合理性、合法性、正當性具備的條件
要求賠償:理直氣壯!談判氣勢不可輸?
我們當然要舉一些反例,藉以說明
也可以防範你踏入雷區!
例1. 有人車禍後的傷勢是「腿部骨折」,後續經常往返醫院進行復健,期間有人可能不小心感冒了,順便回診時,在同一家醫院掛了耳鼻喉科門診,醫院的收據都長得一樣,因此可能不小心混在一起,但是「感冒」跟車禍應該沒有關係,產生的費用就不能向對方求償。
例2. 車禍之後因為需要休養2個月以上,因此向公司請假後,回南部老家休養,休養期間從工作地點往返老家的高鐵票,能不能跟對方要求?
這不能要求!(是我們客戶實際的案例)
客戶抱怨說:要不是因為這個車禍,我何必工作中斷要回家休養?
我因為工作北上自己在外租房子,沒人可以照顧我,
所以我才回老家,有家人可以照顧我飲食起居啊!
這些費用都是因為這場車禍所衍生出來的,為什麼我不能要求?
在客戶主觀看來,這個要求非常地「合情合理」!
但是…
在旁人、調解委員、保險理賠客觀看來,這往返的高鐵票是否為一定必要的支出?
回老家可以是看家人長輩、同學聚會、辦理家裡的事…
目的不完全只有「車禍休養」!
有許多其他的附帶因素或目的,像這樣的要求會容易產生許多爭議空間
我們的做法通常會把這樣的金額納入「精神賠償」的範圍,因為車禍傷勢,造成我必須暫停工作,回老家請家人照顧休養,導致我與家人生活上的不便與困擾,甚至於連高鐵票的收據都不需要附上。
實務上,我們在調解最後要拿捏一些數字時,尤其是要湊整數
會把這個說法兜上來,打出一張「哀兵政策」的牌
同樣的故事,不是向客戶一樣說得理直氣壯!
而是同樣的故事,要讓對方比較能夠產生「同理心」
往往也能讓對方賠償的意願稍有提升~容易達成和解
而不是糾結於:「我明明就….為什麼對方…..」的情緒漩渦中
賠償項目與金額的主客觀認知
例3. 車禍之後,醫院開的止痛藥效果不夠強!
自己又到藥局去買自己習慣的藥品
家人說西醫的治療,還需要有中藥的配合,才會好得比較完全、好得快
累積了一堆藥品、中藥的收據
認為這些應該也是「實支實付」的範圍吧?!
然而,如果這些藥品的使用,不是醫師在醫囑中要求的必要用藥,而是家人朋友意見、或自己用藥習慣,在保險理賠的規定範圍,當然不是必要、不是合理的理賠項目與金額了
例4. 上下班因為車子維修期間,沒有代步交通工具
只要有車資證明,都會比上下班工作,因傷勢無法自行開車、騎車通勤,要合理多了!
有一位來諮詢的客戶說:車禍之後腦震盪,讓我常常會頭暈!怕騎車會出什麼事
所以我後來上下班都坐計程車,這部分不能跟對方要求嗎?
要不是因為車禍,我又何必天天坐計程車?
他的公司在南港科技園區,不論是捷運、公車都是四通八達
他只坐計程車上下班,就比較容易受到質疑了
因傷無法自行開車、騎車上下班,最主要不是在於提出車資證明
而是診斷證明書是否有醫囑:建議多少期間內,患者不宜自行開車、騎車上下班
然後再提出通勤的車資證明,按照醫囑的時間計算,這才說得過去!
例5. 當然,也有別的案例
客戶因為是下肢骨折,休養結束後仍經常需以柺杖助行
那麼他要求要擠捷運、擠公車,就反而是對方不講理了
這些依據,也不是傷者自己「感覺」需不需要拐杖助行
而是他可以請復健科醫師評估,他目前行走的能力與狀態
開立出仍須以柺杖助行多久的診斷證明書
如此的爭議討論,才能是真的有憑有據,消除掉認知上的差異
賠償金額最常見的認知差異
1. 看護費用:診斷書只要有醫囑寫到「需專人照顧」、「需有人照顧」、「需專人看護」
都可以要求看護費用!
只是會依照你的傷勢需要照顧的程度,親人照顧也能依照一般看護的每日費用計算
行情依照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
2. 修車費用:依照法院的判決,會有所區分
工資部分是實支實付,零件更換部分則會以折舊計算
折舊的計算則需要看車子出廠的年份
3. 不能工作的薪資損失:最常見的就是請公傷假,薪資沒有短少
但是保險公司會以薪資沒有短少,而不理賠
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慣用的說法,法院的判決已經行之多年
雇主因為勞基法提供的補償和車禍導致的傷勢休養而不能工作,是兩回事!
精神撫慰金則有更多可以討論的部分
就留在後續的文章個別討論了
榮逸國際顧問
全省專線:0978-814-576
免費線上顧問諮詢:
南部 LINE ID:@684veomg
中部 LINE ID:@378rlutx
信箱:goeasy827@gmail.com
網址:https://www.go-easy.com.tw/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 09:00~17:00
- 《台北擊樂》2023 紀頌恩《舞之聲》擊樂四重奏音樂會│馬林巴木琴
- 奇美醫院攜手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打造健康臺灣
- 2023臺南購物節突破20億發票金額 雙十一歡慶加碼 雙月抽雙車
- 2023臺南購物節突破20億發票金額 雙十一歡慶加碼 雙月抽雙車
- 地政「數位櫃臺」新功能-安心防詐全方位
- 竹市仁愛社福聯手四家愛心企業推出「新春LOVE義賣」 邀各界行動支持服務身心障礙朋友
- 明年3/16「2024萬眾騎BIKE」熱情歡迎您來台中歡喜逗陣騎 有騎有保庇
- 慢性攝護腺炎發生率不亞於攝護腺肥大 藥物+低能量體外震波+生活調整 驅頑疾
- 黃偉哲與知名旅遊作家肉魯 開箱情境式台南台灣好行主題彩繪車
- 新進國小競技啦啦隊赴日參賽 國際交流拓展學生視野
- 2023沙崙智慧生活週 11/24將在臺南開展
- 新時代養寵物遽增 議員建議黃偉哲設立寵物火化場及殯葬館
- 路口安全保平安 南警呼籲遵「號誌」、守「速限」防事故
- 台灣第26屆視障藝術季 身心障礙者推廣協會攜手視障藝術家創造希望
- 淡水紫蓮育幼院11/5動土典禮 慈善團體300餘人力挺勉祝
- 扶輪社攜手在地囝仔許效舜 社區義剪活動關懷長者
-
車禍求償大部分的人想的很簡單,只要我有所損失就可以漫天喊價?「合理的求償金額」都是需要經過計算,而且要有依據的方式,才能支撐您的金額,最具體的就是請「求權基礎」。
-
車禍的當下緊張慌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應該先靜下心,掌握三個口訣『先責任、後體傷、再求償』,不論自己受傷了或讓別人受傷了,一場意外或許影響人一輩子,甚至一個家庭的經濟存亡,真心建議要好好處理!
-
-
申請到初判表了!可是看不出來肇事比例啊?這樣誰對誰錯?誰的責任比較大?我怎麼知道他們說的是不是正確?是依照什麼標準呢?對方無照還超速,違規一堆怎麼會是我錯比較多?!
-
民法第195條第一項規定列舉了「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等權利受害時,受害者可以請求對方賠償。因為車禍而導致有身體受傷的事實,是有法源基礎請求精神賠償的,而車禍事故所導致的驚嚇、失眠、焦慮、恐慌,在法律規定上較難認定有精神賠償之損害…
-
車禍處理最好的結果就是在訴訟之前「和解」收場。
如果無法在訴訟前「和解」收場,那就會以法院的判定作為案件的判決,期間會經歷不少的訴訟程序及多次「調解」的過程,因此不論是否會進入訴訟程序,「調解」跟對方溝通、談判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
強制險應該是每一台車、每個用路人,都應該配備的保險, 不論肇責,快速理賠,目的在使交通事故之受害者,能獲得基本的保障。 但強制汽(機)車責任保險可提供的保障十分有限,因此特別要用這篇文章來說明~ 注意!強制險只賠對方、只賠醫療費用,對方的財損、車損不在賠償範圍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