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亭與地面有高地差,輪椅族代表涂麗茹呼籲民眾不要違規佔用,讓公車能靠近停靠,方便輪椅族上下車。(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視傳媒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伊甸基金會長年來推動無障礙生活與友善環境議題,希望能從體驗開始,讓社會意識逐漸改變,因此連續八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因應疫情,今年度有別於以往實體活動,伊甸基金會特別以「感官生活圈」為主題,打造線上體驗網站,透過有趣的互動遊戲,讓民眾從生活環境中,感受身障朋友面對視覺、聽覺與肢體障礙時,所感受到的不便與挑戰。此外,伊甸基金會表示,今年也推出療癒文青風的LINE公益貼圖「好生活語錄」(https://reurl.cc/ZjXdKV),共有24款溫馨語錄,希望民眾多多認購與轉贈,一同營造友善無礙的環境。
▲伊甸上街實測發現人行道寬距只有0.54公尺,沒有達到規定的最低標0.9公尺,通道狹窄輪椅族被迫繞道,與車爭道險象環生。(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入冬後降雨機率增加,天雨路滑,視線又不佳的情況下,對身障朋友來說,出個門危機重重。再過兩周就是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伊甸基金會特別整理身障朋友雨天外出經常遇到的前三大障礙,分別是「通道狹窄」、「違停亂象多」,以及「高低落差大」,籲社會大眾一起打造友善無礙的環境,給身障者一條安心外出與回家的路。
▲伊甸無障礙生活節透過線上互動體驗遊戲,讓民眾感受身障朋友面臨的不便與挑戰。(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輪椅族代表涂麗茹笑說,每年冬天來臨,就是行動大考驗。涂麗茹表示,台灣仍有許多騎樓通道狹窄,又時常停滿機車、腳踏車,遇到下雨天,很難撐傘的輪椅族只能選擇開上馬路,壅塞的道路加上昏暗的天色,非常危險;又若是搭公車,則常因民眾占用公車道,讓公車難以靠近人行道,使得渡板架設不完全,上下公車可能會跌落,這也讓許多身障朋友因此打消出門的念頭。
▲今年推出療癒文青風Line公益貼圖「好生活語錄」,邀民眾踴躍認捐,一同營造友善環境。(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根據國家人權委員會9月中最新發布之CRPD第2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報告指出,台灣各城市裡,人行道無障礙的普及率最高有7成、最低卻只有2成,而無障礙公車班次的比例最高是75%、最低則只有17%,無障礙環境的城鄉差距大,設施與服務仍不足,加上冬季天雨路滑,大大增加身心障礙朋友外出的風險。因此,伊甸期盼各界持續關注與努力改善區域性之差異,給輪椅族一條安心行走的路,避免意外頻傳。
伊甸基金會表示,伊甸無障礙生活節線上體驗從10月份上線開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已吸引4萬多人次使用,更接到許多學校單位來電表示希望作為教學使用,讓莘莘學子也能換位思考,學習包容、友善。伊甸表示,無障礙生活節線上體驗網站會持續上線,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或公私立單位一同來體驗!詳情請搜尋「無障礙生活」或電洽(02)2230-7715分機5319謝小姐。
- 女力成長協會聚焦品牌影響力打造,女性自媒體時代全面啟動
- 黃偉哲赴鹽水慰問屏東、高雄支援隊 感謝跨縣市攜手災後復原
- 全國火箭競賽決賽啟動 屏東奠定台灣太空發展新基地
- 黃偉哲表揚15位模範公務人員 展現「以民為本、服務至上」施政理念
- 丹娜絲重創台南 台南市商業會號召商界齊心救災支援災區重建
- 2025.7.13~17 107屆獅子會國際年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盛大舉行,梁總監代表台中300C3區出席國際交流活動。
- 探索未來移動新選擇 !!
- 創世基隆院發起 添設希望・加備溫馨 照顧植物人設備安全升級
- 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漁業災損 農業部公告災區提供現金救助與低利貸款
- 南灣擱淺漁船「恆豐什號」拖救後漏油 最高恐罰3,000萬
- 氫能挺進災區 臺南導入先進綠能技術助社區恢復電力
-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農漁業 陳亭妃籲中央比照蘇迪勒災復貸款一年免息措施
- 奇美醫院「軌道旋磨術」結合血管內超音波及震波碎石術 精準打通心血路
- 台灣首廟天壇捐贈300萬元 協助丹娜絲颱風災民災後重建
- 樂陶陶演講會溫馨交接!肯亞志工林欣怡現身說法:用微光照亮世界
- 當音樂用「看」的也能感動──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7/27台中登場,用節奏擁抱無聲的世界
-
2025年7月11日晚間,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於台中市文心會議中心舉辦第675次例會暨新舊任會長交接典禮,由 2024-2025 年度會長許家惠正式交接給 2025-2026 年度會長范英峰。
-
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將於7月27日在台中登場,融合手語、歌聲、戲劇與燈光,讓聾人/聽障者「看見音樂」。主辦單位盼打破感官隔閡,實現文化平權,共創無聲也能感動的共融藝術體驗。
-
-
-
-
-
-
-
-
-
為關懷自閉症家庭並促進公益資源連結,台灣賦羽公益聯盟理事長楊瑞成偕同財務長林絲綾,日前特別前往台中自閉症教育協會參訪交流。在蔡總幹事的溫馨接待下,深入了解協會服務自閉症者從早療到成年完整的支持體系,也見證了協會多年來在社區化服務及家庭支持上的深耕成果。 此次參訪不僅是認識,更是未來合作的起點。 藉由資源整合與公益共行,讓每一位自閉症者與其家庭能被看見、被理解,並在社會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