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游嘉鴻表示,「麻醉深度監測」有助於手術麻醉安全及術後恢復品質。(奇美醫院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78歲阿嬤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日前因下背痛、雙腿會麻到院就醫,醫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椎神經,安排住院進行腰椎椎弓切除手術放置椎間體護架,術前麻醉評估需全身麻醉,屬中高風險,建議家屬考慮使用「麻醉深度監測」。手術當天,阿嬤在全程麻醉深度監測下接受全身麻醉順利完成手術,術後除傷口略疼痛外無其他不適,家屬也安心了許多,後續恢復良好如期出院。
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游嘉鴻表示,全身麻醉是常見的麻醉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常見的風險之一是麻醉深度不當,麻醉過深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和低血壓,影響術後意識變化、延遲恢復、增加譫妄發生率甚至危及生命;而麻醉過淺則可能使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感受到疼痛或意識到周圍環境,增加手術的風險和不適感。
透過監測病人的麻醉深度,醫護人員可以確保病人處於安全麻醉狀態,避免麻醉過深或過淺所帶來的風險。麻醉深度監測有助於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麻醉相關的併發症的發生率,確保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獲得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游嘉鴻說明,麻醉深度監測是在病人的前額貼上非侵入性的電極貼片,即時收集腦波訊號和額前肌電圖信號進行處理分析,提供腦波變化數據並計算出「麻醉指數」,臨床人員可以透過麻醉指數,依據病人身體需求狀況調整用藥,達成精準麻醉。根據研究文獻顯示,麻醉深度監測能有效減少手術中甦醒的風險,確保病人處於穩定的麻醉深度範圍內,防止意識在手術過程中恢復,以保障手術過程中病人的安全和舒適。
游嘉鴻表示,麻醉深度監不僅能減少術中麻醉藥物的暴露,也有助於改善病人的預後,加速康復和甦醒過程,尤其與術中麻醉藥物暴露相關聯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術後譫妄的發生率。奇美醫院於2023年院內研究發現,適當的麻醉深度監測可以更進一步降低術後譫妄的發生率。他強調,奇美醫院致力於實踐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RAS),透過ERAS可以降低住院時間、減少併發症發生率,並提高病人的整體康復水平。
- 奇美月11/1吳園登場!「深耕臺南‧健康臺灣」推動醫療永續
- 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醫療營運 新竹臺大分院首度發布發布永續報告書打造韌性綠色醫院
- 六龜龍興國小家屬與病童感謝高雄長庚「川崎美心專車」 心臟義診再造之恩 守護偏鄉兒童健康之心
- 後鼻神經阻斷術 過敏性鼻炎手術新選擇
- 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助攻糖尿病控制
- 郭醫UroLift攝護腺拉開術 重獲男性暢通與性福人生
- 台灣高齡化浪潮下的暖心選擇:柚金安日照中心
- 九男一中鏢!32歲男精索靜脈曲張 顯微結紮手術解兩大困擾
- 七旬翁驚罹兩癌!兩科醫師接力「雙微創」手術助重生
- 永川醫院成為臺南市首家「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
- 複合式手術室 × 達文西手術 高醫積極打造最完整胸腔微創手術中心
- 免費肝病腹超篩檢活動 逾800位臺南鄉親受惠
- 即日起開放滿50歲以上民眾「左流右新」 屏東火車站湧現接種人潮
- 高醫啟動健康巴士衛教展 盼民眾「正確用藥、落實預防」甩開危機
- 安南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兒童心律不整電燒手術 助小患者恢復正常心律
- 跑太多也會「膝」慘? 中醫針灸助跑者擺脫膝痛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