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朱克明/台中報導】擁有逾200年歷史無形文化資產,台中樂成宮年度盛事『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祈安植福』活動,9日舉行上轎、起駕典禮,為期22天遶境沿途行經11區116里為地方祈福,並預計4月30日晚上9時回鑾安座。台中市市長盧秀燕一早親自扶轎恭送旱溪媽祖起駕,祈求庇佑國泰民安。
今日雖春雨綿綿,信眾們仍一早到場參與遶境盛會。盧市長與樂成宮董事長何敏誠率領現場眾來賓行五獻禮祝禱,遶境十八庄隊伍頭燈、宮大旗、小宮燈隊、繡旗隊、三十六執事等隊伍整齊排列於廟埕兩側,起駕吉時到,在莊嚴低沉的哨角聲中,盧市長恭請旱溪媽祖上鑾轎,並在鳴放起馬炮後,由盧市長親自扶鑾轎與女子神轎班踩著大小禮步,向著樂成宮內眾仙佛行拜禮辭行後,旱溪媽祖鑾轎正式起駕出巡。
何董事長表示,樂成宮年度盛事,農曆三月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祈安植福活動是延續清朝道光年間(西元1823年)至今有203年歷史的傳統宗教民俗活動,是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是歷史最悠久、遶境時間最長的。浩浩蕩蕩送駕民眾,手持清香一炷,緩緩步伐恭送旱溪媽祖和喀哩新南宮媽祖出巡,虔誠之心溢於言表,莊嚴隆重氛圍邀請大家來感受不一樣宗教盛事,是台中地區人民所傳頌,富有強化媽祖信仰及傳承傳統民俗技藝、文化效益,頗為膾炙人口。
何董事長說,旱溪媽祖遶境天數長達22天及行經路程公里數為全台之冠。停駕或駐駕宮廟有99座,行經區里別多達11區域116里,涵蓋烏日區、霧峰區、大里區、太平區,並經由東區、南區、南屯區、北屯區、北區、西區、中區等行政區域。台中樂成宮自乾隆18年,西元1753年創建以來,旱溪媽祖神威顯赫,佑民有加,聲名遠播,信仰圈日益擴大,香客激增,香火鼎盛大家皆感同欣悅,茲為使遶境祈安植福活動之媽祖起駕及回鑾活動之場面更熱絡、莊嚴及盛大,以光耀媽祖之神威,再一次誠摯邀請諸位鄉親大德攜老扶幼光臨參加,共襄盛舉,同霑神恩。
-
-
禪修可遠溯自印度古奧義書時代。印度的聖者,由於氣候與環境的關係,常在森林樹下靜坐冥想。在西元前五世紀前後,婆羅門、佛教、耆那教皆以靜坐冥想為修持方法。佛教的禪修有別於其他宗教的靜坐,視智慧與定力同等重要的四種禪定境界,強調修禪不在追求神通能力、不停滯於特殊境界,而在理解緣起、苦、無常、無我等佛教基本教義,以達到悟道解脫。
-
念佛主要是淨土宗的修行,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佛號,以求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順利往生西方淨土。念佛梵語為buddhānusmṛti,即是buddha 與動詞(anusmṛti或anussati)的複合詞,意旨憶念或憶持佛的名號。其實念佛不限於稱念阿彌陀佛,對象包含燃燈佛、釋迦佛、藥師佛、彌勒菩薩、觀音菩薩(即將成佛之菩薩)等,而淨土宗的修行法門也不只念佛。梵本《阿彌陀經》中,除了念佛,還有念法、念僧。念佛,即指對釋尊表示歸敬、禮拜、讚歎、憶念之意。阿含經中,念佛為三念、六念、十念之一。十念為出聲念、默念、攝心念、記數念、金剛 念、靜坐念、晨夕十念等等形式,以持名唸佛(稱念佛的名號)最受歡迎。念佛之功德,除了往生極樂淨土,能使貪瞋癡不起,可生於天上,得入涅槃,還可以超渡亡者。淨土宗本來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淨土獲得成佛的保障,屬於他力;而念佛表達的虔敬與信心,形式上簡單易行,所以廣受歡迎。加上淨土宗強調「利鈍全收」,不管念佛者的根器素質如何、社會地位高低,只要向佛信心堅強,皆能往生西方,因此更吸引一般資源不佳的婦女老弱,念佛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