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表示,「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恢復更快的新選擇。(記者蔡清欽攝)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47歲王先生因解尿不順需非常用力且無法一次排乾淨,常常剛上完廁所馬上又有急尿感,更常一個晚上起床3至4次,嚴重影響睡眠以及生活品質。到奇美醫院檢查後,發現攝護腺僅稍微肥大約35ml,在藥物治療3個月後,症狀得到些微改善,後再選擇於「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術後一周解尿順暢,王先生說解尿像回到20歲的樣子,心情真痛快。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說明,攝護腺肥大盛行率男性50歲約50%、70歲時約70%。臨床上服用藥物大多僅能治標,要根本解決就要靠手術;而手術通常就是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術及鐳射攝護腺剜除手術,不過這二種手術依然有難以克服的併發症,如逆行性射精、膀胱頸狹窄等。
曾文歆表示,奇美醫院引進「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其手術方式從尿道進入,並在攝護腺肥大處將細針插入組織,並釋放出高溫的水蒸氣來破壞攝護腺組織,進而改善排尿阻塞的問題。手術過程非常快速僅僅只有5至15分鐘即可完成,過程中出血量也極低,因此甚至可以在靜脈麻醉下以門診手術的方式來進行。
.jpg)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曾文歆表示,「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恢復更快的新選擇。(圖/奇美醫院提供)
他說,由於手術後會使得組織局部腫脹,建議手術後1周暫時放置尿管,避免急性尿滯留狀況發生。此尿管可以使用尿管閥來自由控制排尿狀況,因此不須帶著尿袋,尿管也可以正常洗澡及清潔,不影響日常的活動。而因為其原理是用細針做水蒸氣消融,因此若攝護腺太大超過80ml,效果較不明確,目前較不建議做使用。
全方位&客製化的攝護腺治療。曾文歆指出,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讓病人的選擇越多。以往攝護腺肥大的手術治療方式除了傳統的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術外就是鐳射攝護腺剜除手術,儘管治療效過上皆有不錯的成果,但缺乏更微創且能夠門診手術的方式。而攝護腺水蒸氣消融術填補了這一空白,讓病人有更彈性的選擇,真正達到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恢復更快的選擇。但每位病人一定有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還是得和主治醫師依照臨床上數據配合來選擇出最佳的治療方式。
- 沐荷人文藝術會客室顯溫馨 藝術家與藏家對話「謙和」畫作落藏172年古宅謙興堂成鎮宅之寶
- 聖心功德會助學超過30年 今年支出185萬元受惠學生近千人
- 全台跑者年度新秀賽事跑界盛宴 2025嘉義雙潭馬拉松菁英賽11/30震撼登場匯集16國跑壇英雄競逐榮耀
- 結盟國際創新長壽社企、英國NICA 中山大學推動AI全齡健康
- 重現南澳泰雅生命脈絡 中山大學原民展至12月1日
- 感恩節傳善意 人安助寒士安心領普發金
- 寒冬送暖深入瑪家部落 公益團隊、議員攜手 點亮弱勢家庭的冬日之光
- 富康活力藥局號招善心企業 寒冬送暖幫助植物人
- 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 11/29邀您到新化體驗二胡與中阮的無限可能
- 三義文化記憶再被看見 文史新作揭開鐵道・信仰・巴宰族的交織脈絡
- AMD進駐沙崙 黃偉哲親訪研發中心揭示臺南AI新時代
- 寒冬送暖情 驊紘實業捐贈120件保暖毯助大湖弱勢家庭
- 棒球魂不滅!TEAM TAIWAN 3D造型一卡通熱血登場 萊爾富獨家開賣
- 沉浸充滿泡泡奇妙世界 2026年「迪士尼公主主題路跑-夢幻伸展台」盛大開放報名
- 「航向未來——謝新昌以油畫描繪高雄港幸福霞光,傳遞希望正能量」
- 罹病住院失去收入 杉林區獨居婦生活陷困 多家慈善團體到宅送暖
-
我們的人際關係其實深受早年成長經驗的影響,個人早年的經驗將成為我們內在與人互動的樣版,每個人的內在個性特質,無論是積極或是悲觀等,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呈現出來。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的個性特質與現實環境無法妥適的配合時,往往會造成人際困擾,形成壓力,產生失眠或焦慮憂鬱等症狀。但是,我們往往無法改變現實環境,也無法改變別人,此時我們需要的是透過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發現自己,調整自己,這樣方能走出現實的困境。 透過團體中的人際互動,幫助成員覺察自己的人際模式,看到自己的內在世界,了解早年經驗如何影響著自己,並嘗試在團體中挑戰自己,面對自己。
-
為搶救心跳的關鍵每一秒,中央健保署高屏業務組攜手屏東縣政府與急救責任醫院,推動到院前心電圖判讀合作計畫,讓救護車與醫療端無縫銜接,提前啟動治療流程,大幅提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存活機會。
-
-
雞蛋農藥超標怎麼辦?從芬普尼事件看食品安全,解析農藥殘留標準(MRL)與檢測流程,說明96%以上蛋品檢測合格的數據真相。本文提供5步行動指南,教你安心處理與挑選蛋品,包含查批號、分層冷藏、全熟烹調與替代蛋白建議。延伸介紹CAS、有機、產銷履歷、友善畜牧等四大標章差異,協助辨識無毒雞蛋,建立家庭食安防護力。結合中醫觀點,以五行調養與護肝飲食減少農藥殘留負擔,幫助讀者在恐慌中找到理性與信任的平衡,讓餐桌重新回到安心與健康的原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