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舞者、夢想舞台演出者、身障學員及公益大使莎莎等人共同啟動開展儀式。(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記者 何明弘/臺北報導】
為讓民眾了解無障礙及友善環境的重要性,伊甸基金會舉辦第十屆「無障礙生活節」,即日起至19日,於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陽光大廳盛大展出。展覽內容包含十年回顧、障礙體驗關卡與舞台表演等,呈現社會多元需求及樣貌。今(16)日上午開展記者會,公益大使莎莎(鍾欣愉)受邀出席,與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輪椅舞者許美貴、興隆照顧中心小捷、身障店長及雲志工等,共同啟動儀式,邀請民眾一起用溫柔,擁抱社會上的每個模樣。
許美貴說,過去因為醫療資訊不普及,多數人對小兒麻痺並沒有太多了解,走在路上常被戲稱「跛腳」,讓過去的自己十分沒有自信。直到加入伊甸輪椅舞團,讓她有機會接觸運動、文化及表演藝術,用自己的力量站上舞台,展現獨特生命力。
而另外一位響應十週年的身障代表,則是來自興隆照顧中心小捷。腦性麻痺的她,因為父親年紀漸長,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難以負擔照顧壓力,因此在18歲時,加入伊甸大家庭。小捷總是笑容滿面,是中心裡的小甜心,這次是第一次參與無障礙生活節,在雲志工的陪伴下,將在夢想舞台上大秀歌聲,期待讓大家看見身心障礙者多元、美好的模樣。

公益大使莎莎(鍾欣愉)出席活動與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推動無障礙生活節。(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公益大使莎莎搶先開箱展場,除了坐上輪椅,體驗輪椅使用者的不便,也戴上特製眼鏡,感受眼前的黑暗,同時在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真實告白文字中,認識在社會中的各種需求。莎莎說,體驗過後,更能感受身心障礙者日常生活的不容易,需要社會更多理解,更多友善,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上好好自在的生活。
因小兒麻痺與輪椅相伴一生的輪椅舞者許美貴,受邀擔任「真人圖書館」講者,將於周日下午,與民眾分享自身經歷的點滴。
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曹儉表示,一個社會的組成,涵蓋各形各色的人們,因為彼此的不同,所以世界才會如此繽紛。因此,今年的展覽非常豐富,互動上有障礙體驗、無障礙檢測等,讓民眾切身感受,也有身障職人帶來手作體驗及攤位市集,希望面對面能帶來更多理解;而在靜態展中,則要展出十年來,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無障礙議題,並進一步響應十個友善行動,讓改變就此開始。
曹儉說,要達到無障礙生活的目標,每一步都需要各界的參與及認同,才能一一實現。過去無障礙生活節推動「換位思考、切身感受」,提倡身障權利相關政策,以消弭歧視,如今迎來十週年,期待進一步打破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投以愛心、可憐的舊觀念,而是理解後,以「人權」觀點互動,使其能享有真正有尊嚴、受尊重的生活。
2023第十屆無障礙生活節台北場,即日起展至11月19日,為期四天,開放時間為早上十點至晚上六點(周末將延長至晚上八點),活動皆為免費參觀,邀請大家支持。詳情可搜尋「無障礙生活節」或上伊甸官網。
展覽日期/時間 | 11/16(四)-11/19(日)10:00-18:00 (六日延長至20:00)
展覽地點 | 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陽光大廳 (免費入場)
手作體驗 | 11/16(四)、11/17(五)10:30、14:00 各一場
志遊無礙 | 11/18(六)、11/19(日)10:30、13:30、15:00 各一場
夢想舞台—雲志工LOVE轉運站 | 11/18(六)14:00-16:00
夢想舞台—真人圖書館 | 11/19(日)14:00、15:30、17:00 各一場
——《展區介紹》——
十年紀事:伊甸舉辦第一屆無障礙生活節,從為人津津樂道的體驗關卡:「輪椅駕訓班」,到關注全齡的友善無障礙生活,轉眼十年過去,我們的生活改變了什麼?又有什麼事與你我息息相關,該持續關注的呢?
障礙禮儀:「禮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一個人格需求,而非他的障礙。讓我們一起用心理解並傾聽障礙者的回饋,並嘗試在下次互動中使用該訊息。
十個友善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點點暖心小舉動,相信就能給身心障礙者大大的力量。十個友善行動就在展覽中,請試著找出,一起了解、響應吧!
輔具小百科:每個人都著不同程度的「需要」,當理解身心障礙朋友的需求,透過適當的調整、友善設計,能讓生活過得更加獨立、方便、安全。
投票箱:有些生活上習以為常的事,我們可能認為理所當然,然而應該是如此嗎?邀請您閱讀問題後,選出是「人權」還是「福利」。
真人圖書館:邀請身心障礙朋友及社福工作者說故事給我們聽,帶大家走進身心障礙朋友的世界,促進更多的對話與同理。
輪椅駕訓班:讓民眾坐上輪椅,感受100公分的視界。體驗輪椅使用者外出時,可能遭遇到的情境與挑戰,透過換位思考,了解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
EYE的小視界:你能想像無法用雙眼感受世界的日常嗎?透過隨機獲得1種模擬眼鏡並使用白手杖行走,進入視障者的視角與日常,感受看不見的未知與徬徨,同時了解視障朋友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精神疾病經驗者的日常:長久以來,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誤解與刻板印象,讓民眾與精神疾病經驗者的距離越來越遠。伊甸希望透過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真實告白,傾聽他們的日常,拉近彼此的距離!
延伸閱讀
- 從畫布走向世界: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國際足跡
- 創作的初心:台灣藝術家如何面對時代的轉變
- 藝術與永續的連結:跨界設計中的環境思考
- 當藝術遇見建築:空間中的創意實驗
- 2025 RALLY ALISHAN 盛大啟航!阿里山鄉長高瑞芳率隊熱情開幕,凝聚地方觀光新能量
- 月圓情更圓:集興宮凝聚愛心,點亮街友與弱勢的中秋夜
- 泥濘中開出希望之花|和平大使與家庭聯合會攜手救災,讓愛化為行動
- 【2025 RRC阿里山拉力賽】群山轟鳴・熱血開跑!
- 花蓮光復賑災現場 高雄慈山行善愛心協會出動50志工送暖災區
- 花蓮義煮團賑災行動:食材整合到暖湯上桌的全紀錄
- 花蓮義煮團賑災行動:食材整合到暖湯上桌的全紀錄
- 台中聾人協會中秋活動開跑!性暴力預防教育+社區關懷一起守護自己
- 《超聲體:人魚重奏》— 聾人 × 原住民攜手,以手語與聲音重塑人魚童話
- 「宇達商會 × 杜云安」強強聯手!《創業優化指南》揭密四大關鍵,助力創業者打造穩健事業藍圖
- 彰化縣勞工樂活學堂結業!30小時馬拉松學習 開啟斜槓人生新篇章
- 樂齡照護 × 科技創新 × 社會責任:臺中公共議題研討會登場
您可能有興趣
-
中秋佳節象徵著闔家團圓的溫暖與歡樂,然而,仍有許多街友和弱勢朋友無法共享這份幸福。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集興宮西秦王爺攜手水氏慈善協會、太平青工會及藍興堡協會,透過公益行動,將愛與關懷傳遞到需要的人心中。
-
家庭聯合會與台中和平大使協議會14人志工團,深入花蓮光復災區協助清理淤泥,以實際行動傳遞愛與希望,詮釋「和平從關懷開始,愛從行動發生」的真實力量。
-
花蓮賑災現場的熱食紀錄,展現出暖湯比冷乾糧更能安定人心與補充營養。本文以花蓮志工廚師的行動為背景,結合中醫食療觀點,說明如何透過南薑、香茅等食材,達到健脾補氣、促進消化與安神的作用。內容涵蓋熱食對災民能量與蛋白質補充的效果、長者與兒童在避難所飲食的特別需求,以及鹽分與電解質的調整建議。研究指出,熱湯能顯著提升進食意願,並減少焦慮與失眠的比例。文章也整理出適合在資源有限環境下的一鍋粥或湯品搭配方式,讓米飯、蛋白質與蔬菜的組合兼顧能量與心理支持。透過這份完整紀錄,讀者能理解「一碗熱湯」如何成為災後最實際的安慰與支撐力量。
-
「燕爾禧臻選」共善活動將於2025年10月16日(四)上午10:30至12:30在南投縣鹿谷鄉內湖國小舉行,邀請四位旅歐美名校的音樂家,以弦樂四重奏為偏鄉孩童帶來世界級古典音樂會。活動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報名方式:線上登記 https://www.svaroya.com/news.php?cID=6 ,或加入Line官方帳號 @292mqjbl 留下姓名與電話即可。
-
近日花蓮光復鄉因水患造成嚴重淤泥堆積,匯智通有限公司業務副總何仁傑親自前往災區協助清理,與居民並肩作戰,加快復原進度。何仁傑表示,公司不僅專注醫療器材研發與銷售,也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期望在災害發生時以實際行動陪伴居民。匯智通旗下 CoDoctor 智慧醫療檢測設備具備多項核心健康檢測功能,支援遠端數據傳輸,提升醫療效率與健康管理。此次行動展現公司在公益與醫療科技上的雙重承
-
最新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