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志遠(左)、主治醫師李威杰(中)及主治醫師林志憲等團隊引進3D肺靜脈隔離電燒手術,解頑疾降風險。(圖/奇美醫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71歲男性合併高血壓及糖尿病多年,10年前曾發生缺血性中風,最近反覆出現胸悶及呼吸喘,雖然沒有發現血管阻塞,但有心律不整的情形已10多年,且心律不整病程已進展到持續型心房顫動,活動時常因心跳快速跳動,感覺好像要跳出來,也曾就醫治療,不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因此不太敢運動,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更擔心再次中風。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威杰說明,經檢查左右心房已經擴大,連續性心電圖也有病竇症候群,病人接受心房顫動的「3D肺靜脈隔離電燒手術」,成功的矯正成正常心律,心臟終於不再亂亂跳,也減低藥量,目前情況穩定,定期回門診追蹤,且能增加行走距離及運動時間,明顯改善生活品質。
李威杰表示,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房心律不整,常見的症狀有心悸、胸悶、呼吸喘、頭暈或無力,可能也會呈現沒有明顯症狀,主要因為心房顫動發作時,左心房是無效的收縮,而造成心臟血液會流動不佳,容易形成心臟內血栓,一旦血栓打到腦部,就會造成腦中風。
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是正常人的3至5倍,死亡率則是正常人的2倍,長期心房顫動也會導致心臟衰竭,相關失智症的風險增加。隨著老年化社會的到來,70歲以上的族群中,心房顫動的盛行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至接近十分之一,若是合併其他慢性共病症,則會大大增加其中風的風險分數。
李威杰說,過往以心跳速率控制的治療策略已被新的國際研究證據推翻,而改以積極的早期心律控制來做為治療策略,可以改善中風風險及心因性死亡率,特別是較早診斷且心臟結構無異常的情形下,另外則是心律不整所導致的心臟衰竭,這樣的治療策略可以為病人帶來最大的幫助,也被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所建議。
過去心房顫動病人,可能只有藥物或是體外電擊的方式可以來矯正心律,效果有限且無法持續,約五成以上病人會再復發,有些病人因此進入心臟電氣及構造的持續變形而進入最終的心臟衰竭狀態,甚至已經中風才開始治療。
.jpg)
▲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威杰實際執行3D肺靜脈隔離電燒手術時畫面。(圖/奇美醫提供)
李威杰醫師表示,近年來,電燒技術及相關醫材也不斷精進,目前使用的電燒導管可使用高功率短時間的模式來進行電燒,更強調安全性及肺靜脈隔離的有效性,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利用三維(3D)立體模式進行,精準定位導管在心臟中的位置,即時描繪出病人的心臟立體構造,透過術前檢查的影像搭配訊號的判斷,精準確認電燒的部位,且不會增加病人及醫護人員的輻射暴露。針對心房顫動的肺靜脈隔離電燒手術,在心房顫動治療中,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也把電燒手術列為病人選擇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的第一級治療指引。
- 後鼻神經阻斷術 過敏性鼻炎手術新選擇
- 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助攻糖尿病控制
- 郭醫UroLift攝護腺拉開術 重獲男性暢通與性福人生
- 台灣高齡化浪潮下的暖心選擇:柚金安日照中心
- 九男一中鏢!32歲男精索靜脈曲張 顯微結紮手術解兩大困擾
- 七旬翁驚罹兩癌!兩科醫師接力「雙微創」手術助重生
- 永川醫院成為臺南市首家「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
- 複合式手術室 × 達文西手術 高醫積極打造最完整胸腔微創手術中心
- 免費肝病腹超篩檢活動 逾800位臺南鄉親受惠
- 即日起開放滿50歲以上民眾「左流右新」 屏東火車站湧現接種人潮
- 高醫啟動健康巴士衛教展 盼民眾「正確用藥、落實預防」甩開危機
- 安南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兒童心律不整電燒手術 助小患者恢復正常心律
- 跑太多也會「膝」慘? 中醫針灸助跑者擺脫膝痛困擾
- 6歲早產男童腦麻,中醫輔助治療張力改善免於肉毒治療
- 「我是小小店長」體驗助早療孩子勇敢自信 展現醫院與企業攜手推動健康教育與促進社會共融的具體成果
- 服務心價值 小港醫院影像醫學科全面提升檢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