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好的疼痛控制能減少許多不良影響,也能提升病人的就醫品質;成大醫院麻醉部醫師翁偉騰指出,該院於2019年建立手術前、中、後與各科部人員合作的「多模式止痛」流程,以降低單一種藥物的劑量及其副作用,在施行多模式止痛後,病人術後疼痛控制有明顯的改善,不只疼痛分數明顯降低,病人也給予相當正面的回饋。
成大醫院麻醉部醫師翁偉騰說明,過去術後止痛比較依賴單一種藥物或止痛方法,嗎啡類藥物是較常用的止痛藥之一,病人容易在止痛藥劑量調整時發生許多副作用,例如,為了止痛加強嗎啡類藥物,而引起病人噁心嘔吐。現在的術後止痛,則是改成使用多種止痛方式的介入,概念是「降低單一種藥物的劑量」進而降低副作用,因此會同時給予多種止痛藥與神經阻斷,以達到加成效果,這個方法被稱為「多模式止痛」。
翁偉騰表示,多模式止痛執行時,會依據病人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術前就開始給予口服止痛藥物,麻醉方法可合併神經阻斷與全身麻醉或區域麻醉,讓傷口造成疼痛前就預防性止痛,術中、術後繼續給予口服與靜脈止痛藥,並追蹤止痛效果,再考慮是否提高藥物劑量或再執行一次神經阻斷或其他止痛介入技術。
依據成大醫院追蹤膝關節置換術病人執行經驗,多模式止痛不只可減低止痛藥物副作用,也能增進止痛品質,接受多模式止痛病人術後調查時的疼痛分數都比一般止痛低,以「一般止痛:多模式止痛」來看,最痛的疼痛分數比較為「7:4」,疼痛分數下降很多,也有較好的活動及睡眠品質。
疼痛是身體發生異常的警訊,會隨著疾病的進展有所變化,因此與體溫、呼吸、心跳與血壓並稱為5個生命徵象。疼痛的感受會造成心理與生理上的負擔,如:情緒不佳、食慾不振、身體活動能力下降等,並可能導致疾病恢復的速度減慢。
翁偉騰醫師指出,手術預期過程會有中度至劇烈的疼痛感受,病人必須在麻醉下接受手術;而開刀手術與其他可選擇是否麻醉的治療不同,強烈的疼痛感受會延續至手術與麻醉結束後,因此止痛與麻醉處理需延續至術後疼痛處理的介入。
- 【攜手愛無限】社區關懷公益園遊會登場!台中500戶弱勢家庭感受愛的力量
- DIY蒲公英畫「綻放希望與愛」 華山麻豆站15週年感恩茶會
- 【美食平權‧共融同行】台中希望家園舉辦公益市集 讓身障朋友勇敢發聲、幸福共融
- 影/「典藏台灣 連結世界」—凌丹琦以色彩語彙打造《丹琦·美術館》的藝術島嶼
- 藝耀榮光醒吾傳承一甲子 接力入圍「金馬最佳新人獎」
- 女力成長協會「內在導航力」女性從覺察中找到方向與力量
- 【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 第682次會議精彩回顧】假期學會「放下執著」與「誠實面對自己」
- 想開口卻不知從何開始?國際演講會中區公開場帶你輕鬆學會自信表達
- 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 說話的力量,從這裡開始
- 【中華存善攜手黎明扶輪社】送愛進凱蒂家園 以實際行動守護身障朋友的笑容
- 台南麻豆柚金安日照中心-用愛守護長者每一天
- 號稱「台灣紅寶石」或「靈芝之王」-牛樟芝
- 【精彩訊息】114年臺南市志願服務電子報
- 基隆郵局陪伴長者 樂齡音樂班散播歡樂散播愛
- 時尚與工藝之間的創作對話
- 公共藝術中的跨界合作新形態
-
-
花蓮賑災現場的熱食紀錄,展現出暖湯比冷乾糧更能安定人心與補充營養。本文以花蓮志工廚師的行動為背景,結合中醫食療觀點,說明如何透過南薑、香茅等食材,達到健脾補氣、促進消化與安神的作用。內容涵蓋熱食對災民能量與蛋白質補充的效果、長者與兒童在避難所飲食的特別需求,以及鹽分與電解質的調整建議。研究指出,熱湯能顯著提升進食意願,並減少焦慮與失眠的比例。文章也整理出適合在資源有限環境下的一鍋粥或湯品搭配方式,讓米飯、蛋白質與蔬菜的組合兼顧能量與心理支持。透過這份完整紀錄,讀者能理解「一碗熱湯」如何成為災後最實際的安慰與支撐力量。
-
-
樂業國際事業將於9/24舉辦「情緒Reset 2025|正念療癒體驗」,邀104人力銀行特聘講師吳辰杰授課,帶領30位學員透過正念練習,reset情緒、釋放壓力,重拾平靜與專注力。
-
樂業國際「科學芳療·聊心室」進駐臺中社創基地,結合科學檢測與跨界合作,推動非藥物健康支持與永續發展,產官學齊聚見證,共創城市幸福新藍圖。
-
-
當代人常因壓力、久坐與情緒內耗,導致筋膜緊繃、身心不適。這場由台灣賦羽公益聯盟與人人好餐飲商學苑共同舉辦的免費講座,結合芳療與筋膜鬆動,教你用簡單的方法釋放壓力、舒緩痠痛、啟動自癒力,讓你身心RESET,重拾輕盈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