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海洋廢棄物及氣候變遷是目前全球面臨的兩大環境危機,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臺灣亦責無旁貸,其中資源循環零廢棄更是重要一環,使用海廢回收再生料不但可減少海廢棄物,使資源循環零廢棄,更能減少溫室氣體產生,以減緩氣候變遷效應。
海委會自109年起執行向海致敬政策,積極推動海廢再利用,積極成立「海廢再生聯盟」,委託縣市政府試辦廢漁網(蚵繩)及廢保麗龍回收再利用,累計至今年7月回收處理412公噸廢漁網(蚵繩)及廢保麗龍,再利用率達58%。其中澎湖、金門、連江三離島縣市透過減容技術,大幅降低海廢保麗龍體積。以金門縣政府為例,100公噸海廢保麗龍如未經處理需303個貨櫃運送,經冷壓減容後只需12.5個貨運運送,至少可減少95%運輸碳排放。另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透過化學法回收廢尼龍漁網再製的海洋回收耐隆絲,較石化提煉的原生料可節電15%及減碳排49%,因此擴大海廢回收再利用在減碳貢獻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海委會海保署於8月24日邀集海廢再生聯盟成員辦理「海廢回收再利用技術及推動策略研討會」,藉由實體參訪再利用機構(億薈塑膠企業有限公司)回收廢棄漁網製成尼龍回收再生料,交予供應商(華美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成海廢再生眼鏡,結合企業品牌力量以高質化產品促進廢棄漁網循環再生。研討會由海委會李仲威主委聽取業界執行成效及遭遇困難,並邀請塑膠中心許祥瑞經理分享海廢國際倡議及再利用相關法規,億薈塑膠企業有限公司黃群益總經理分享海廢塑膠加工、 生產及材質辨識等經驗,最後由華美光學陳志銘總經理分享如何將廢棄漁網轉化成海廢再生眼鏡。
李仲威主委表示,面對海廢及氣候變遷問題,唯有跨領域共同合作,才能持續且穩定地去化海洋廢棄物及減少碳排放,海廢再生聯盟是公私協力重要里程碑,展現我國在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專業實力,不但減碳也減海廢,達到經濟與海洋保育雙贏的目的。
- 三天兩夜行程融合歷史古蹟、自然生態、科學教育與農場體驗
- 清涼放電、寓教於樂的夏日冒險 親子一日遊行程
- 兩天一夜親子歡樂探索之旅
- 台南自駕路線2天1夜,讓你輕鬆探索這座城市的靈魂
- 幫您規劃台南三天兩夜大眾交通旅遊行程
- 台南公車一日文化之旅路線規劃
- 來一趟廟宇之旅,從民俗活動到藝術欣賞,看見台南的信仰靈魂
- 若你渴望一場深度的文化旅程,台南絕對是首選
- 穿越時空的文化旅程:走進台南的歷史脈絡
- 【藝術新聞】臻品藝術中心九月新展《眼皮下的奇異花園》啟幕
- 【牽起手-團隊故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文物整理組志工團隊
- 【暖流-志工故事】林長宏
- 竹向未來 ‧ 2025世界竹子日 永續碳匯 ╳ 工藝文化╳ 產業發展
- 網路行銷大師 威廉導師 2025年台中唯一場次!免費公開《銷講心法》,教你一場演講同時圈粉、賣貨、招代理
- AI世代來了,手語也要變!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打造手語新詞平台
- 【2025以愛之名.閃耀凡星】熱愛生命文教基金會公益音樂會 用音樂點亮希望星光
-
「2025以愛之名.閃耀凡星公益音樂會」即將台中溫暖登場,跨世代團隊以音樂傳遞愛與希望。孩子與長者同台,展現生命力與夢想,感動全場,讓愛在樂聲中延續。
-
-
-
【旭日文創攜手志工送暖德鹿谷】 旭日文創工作室於9月6日至7日走進南投仁愛鄉德鹿谷國小與健康站,送上文具、點心、月餅與生活物資,凝聚志工與善心人士力量,為偏鄉孩子與居民帶來溫暖與希望。
-
台灣聾人藝術文化推廣協會在台中成立,匯聚公益與企業力量,推動聾人平權與藝術共融。透過視覺傳遞與校園推廣,開創無障礙文化新篇章,讓無聲世界也能被看見與尊重。
-
pei pei 因喪偶走入生命低谷,轉化傷痛投入生命教育,透過桌遊與繪本工作坊,陪伴同路人面對失落與無常,找到出口與希望,邀請更多人參與、支持,成為療癒他人的溫柔力量。
-
台中希望家園9月26日舉辦「百人同樂賞月趣」中秋公益晚會,結合親子烤肉、歌唱比賽與音樂成果發表,邀民眾陪伴慢飛天使共度佳節,傳遞溫暖與支持。
-
-
青少年培力永續發展協會舉辦《不孤單的陪跑賽道》課程,陪伴父母、老師理解青少年心聲,學習智慧教養與情緒調適,共同幫助孩子培養韌性,走向健康成長之路。
-
「你與牠的慈善音樂會」,是一場屬於毛孩、飼主與社會的溫暖對話。邀請您放慢腳步,帶著家中的牠,一同走進這片午後的樂音,聽見毛孩心中一直想對你說的話。
-
台中希望家園推出限量「喜Q餅公益禮盒」,由身心障礙青年純手工製作。因經費緊縮,誠邀全民團購與企業CSR合作,共同支持慢飛天使自立築夢,讓愛心在中秋傳遞延續。
-
從熱愛創作到深耕17年設計產業,蘇宥慈用「光禾」精神展現女性韌性與公益溫度。她以設計賦能品牌,以學習成就自我,更以愛心耕耘社會,成為客戶與公益圈信任的典範。
-
台中第二場視形傳譯演唱會:《震動&節奏|無聲的靈魂律動》試辦登場,首次挑戰〈漂向北方〉Rap和歌劇融合燈光效果,聾人/聽障免費參與,打造用身體聽見音樂、用眼睛感受節奏的無聲藝術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