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郭哲男與跨國團隊合作論文成功登上國際材料科學頂尖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全面分析3D列印最新「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相關技術、材料及未來發展趨勢,替科技新星電子皮膚、電子紙等軟性電子產品研發助功。
這篇由台灣、新加坡3D列印學者跨國合作的論文〈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製程、材料與未來趨勢〉耗時半年整理了近10年來286篇相關研究,全面回顧當前最先進的技術,統整所有透過3D列印製造電子元件的先進功能材料和不同製程對材料帶來的影響,並描繪即將到來的應用趨勢。郭哲男指出,這類型綜述論文對新手研究者及研發人員而言是快速入門的敲門磚。
論文指出,印刷電路板(PCB)和積體電路(IC)傳統製程大致可分為透過電鍍、蝕刻、研磨等去除材料的減法製程(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和沉積材料的加法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但在3C產品持續小型化、客製化趨勢下,傳統工法帶來的良率不佳、減法製造造成的材料浪費及腐蝕性化學品等汙染問題,使得開發替代製程迫在眉睫。
郭哲男表示,可撓曲3D電子列印技術最大優勢,是能將導電材料印製到可拉伸且具有彈性的可撓曲面板上,包括感測器和電路板,兼顧精密化、細緻化、美觀與電子功能,還有輕量化和降低製造成本等優點,應用領域日益廣泛,舉凡航太、醫療、車輛、民生等產業均可看到3D列印的研發應用。
他舉例,生醫產業包含電子皮膚、智能感測衣與各類型穿戴裝置,透過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貼合皮膚偵測體溫、心跳、血壓,可植入體內的感測器如心臟除顫器,和論文中提到的義肢假耳可幫助無耳、失聰的患者復原外型、增強聽覺,以及3C產業中的摺疊手機、電子紙等。
此外,論文將可撓曲3D電子列印製程分門別類,依照電子元件的導電跡線製造方法,分為材料表面列印電子元件(electronics on 3D surfaces)、全3D電子列印(fully 3D printed electronics,或稱電子元件積層製造additively manufactured electronics, AME)和射出成型電子元件(in-mould/injection-moulded electronics ,IME)三大類。其中運用到的列印技術又包含材料擠製成型技術(Material Extrusion)、材料噴塗成型技術(Material Jetting)兩大類。而各國已能成熟列印的3D油墨材料也依照特性被分為六大類,包含實驗室等級的先進功能金屬。
郭哲男投入先進材料積層製造開發多年,合作廠商與應用領域包含醫療、航太、自行車、民生、工業等,是台灣第一批進場的金屬列印研究者。其他作者包含3位在3D列印領域國際知名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SUTD”)研究學者,工程產品開發學院院長Chee Kai Chua、副院長Hong Yee Low及研究員Hong Wei Tan,以及1位英商勞氏檢驗股份有限公司(Lloyd’s Register Quality Assurance Limited “LRQA")的技術顧問Yu Ying Clarrisa Choong。
期刊連結:3D printed electronics: Processes, materials and future trends(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79642522000263)
補充作者詳細資訊:
1.Prof. Chee Kai Chua,工程產品開發學院院長及Cheng Tsang Man講座教授 (Head of Pillar,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EPD) Pillar & Cheng Tsang Man Chair Professor)
2.Prof. Hong Yee Low ,工程產品開發學院副院長及數位製造與設計中心主任(Associate Head of Pillar,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EPD) Pillar & Director of the 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Centre (DManD))
3.Dr. Hong Wei Tan ,工程產品開發學院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EPD) Pillar)
- 資產配置三部曲:年輕衝刺、中年穩健、老年安養——打造人生財富安全網
- 【精彩訊息】114年臺南市志願服務電子報
- 結合AI科技與雙語實驗課程 中山高中培育在地新世代金融理財人才
- 基隆郵局陪伴長者 樂齡音樂班散播歡樂散播愛
- 時尚與工藝之間的創作對話
- 公共藝術中的跨界合作新形態
- 木雕藝術中的結構、肌理與靈魂
- 纖維藝術與材質再造的美學實驗
- 台灣藝術的美學演進與未來挑戰
- 台灣自然景觀如何啟發藝術創作
- 共融不分你我!台中希望家園「園來是這young」美食博覽會溫暖登場 一起分享愛與幸福
-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十月,旗山區舉辦了一場溫暖人心的盛會──「一起走過風雨‧看見彩虹」聯合慈善活動
- 藝術家陳明順義賣《我的愛,花蓮日出》 以畫助災區重建家園
- 持續關懷光復災戶 慈濟啟動第二批慰問金發放
- 醒吾表藝傳承金鐘禮儀風範 專業儀態能量受肯定
- 張嘉苓(Chialing Chang) 博士——國際藝術舞台的台灣代表
-
【記者王俊勝/台北報導】臺灣網路維運社群(TWNOG)一年一度的技術盛會「TWNOG 6」今(18)日在台北盛大登場,現場湧入超過400位來自全台與國際的網路專業人士,從資料中心建設、路由技術到AI智慧營運與資安防護,現場討論熱絡,精彩內容一波接一波,不僅凝聚國內網路社群,更展現臺灣與全球網路工程圈的緊密連結。
-
【記者王俊勝/台北報導】由學生自主籌辦、被譽為東南亞最大的學生計算機年會 SITCON 2025 今日圓滿落幕!本次大會吸引來自全台各地超過 1300 名學生與科技愛好者參與,圍繞著「Lines of Flight 逃逸路線」主題,探索科技如何與不同領域融合,開創全新可能性。透過精彩的基調演講、跨領域論壇及學生投稿分享,讓年輕世代得以在資訊浪潮中勇敢前行,尋找屬於自己的突破口。
-
【賴傳媒 王俊勝/綜合報導】隨著詐騙手法日益翻新,LINE官方近日發布緊急提醒,警告用戶小心一種新型詐騙方式。詐騙集團假冒金融機構,以核貸驗證為由誘導民眾開啟「分享螢幕畫面」功能,從而竊取銀行帳戶資料,最終導致存款被盜空。LINE強調,無論對方如何說辭,都絕不能開啟這項功能,並呼籲民眾若發現可疑情況,應立即報警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求助。
-
「全民黏老媽運動」的發起者葉總監表示,我們要一起把最愛我們的媽媽黏著著,以此來紀念母親節。為了這個目標,葉總監和他的團隊運用了人工智慧技術,製作了一系列的圖片、影片、音樂,並組合成一支動人的MV,邀請大家共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