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黃雋淮臺南報導】
臺南市美術館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自2021年10月起啟動策略聯盟,企盼以工藝融入美術館的場域精神,藉由具觀念性的當代語彙轉譯,帶給民眾生活美學認知與文化知識的提升。雙方合作的「逍 × 遙 × 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今(4日)於臺南市美術館二館亮眼開幕,展覽是工藝以當代之姿回應社會趨勢的新創實驗,「逍」、「遙」、「遊」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核心精神「合創」源於「跨域」(Crossover)概念,是合作創新、資源共享之意。

▲由臺南市長黃偉哲文化部次長李靜慧等人敲響竹子下,「逍 × 遙 × 遊-當代工藝合創展」正式開展。(記者黃雋淮 攝)
策展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策展人程湘如老師表示,「逍 × 遙 × 遊-當代工藝合創展」在跨族群、跨技術、跨材料、跨地域、跨文化、跨世代、跨時間、跨國際、跨產業…的多邊領域交會下,所探討的不是工藝物件本身,而是物件產出過程中,工藝師、設計師及美術館空間的各種概念及想法激盪、融合,引導形塑生命經驗及新創靈感的路途,才是工藝啟動合創的目的。本次展覽及合創實驗場的推動在藝術總監王俠軍老師引領下,除了呈現跨域共創的經典代表作,也對世界現狀做反思,探索共創的新價值。

▲臺南市長黃偉哲文化部次長李靜慧等人一同合影。(記者黃雋淮 攝)
展覽第一個維度「逍」是創作者感知「時間」的議題和情感,透過梳理再以工藝創作傳達新意。例如作品〈砌磚計畫系列〉,紅磚是臺灣傳統建築文化的象徵,磚塊交錯疊砌,除了結構考量也形成獨特的視覺意象。該系列作品將過去深具集體記憶及情感的文化意象、材質及技法於當代以石雕打磨技法轉化再現,亦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創作紀錄寫照。

▲國美館邀請市長黃偉哲及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跟在場貴賓一起合影留念。(記者黃雋淮 攝)
第二個維度「遙」是創作者探討「空間」形成的意義和所在的對話。例如作品〈夜間飛行〉,是經常飛行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看到工藝黑漆撒金粉末的表現,如同夜間飛行中看到每個城市獨特的閃閃光點,以機械錶的錶盤顯示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光景,每一個都是獨特且唯一的存在,將自身所處空間的美好經驗,藉由工藝材質、技法表現結合機械科技的載體相互幫襯,充滿驚喜。

第三個維度「遊–速度」是關注生活的節奏、生命進程的積累,同時是工藝創作「頂真」的態度表徵,注重步驟、工序及細節,講究慢工出細活的精神。例如作品〈飄〉即是表現走進竹林的感官的經驗,也是一種慢活的心靈狀態。藉由一片片手工取彎竹片的流暢線條,逐一疊加構築成如風輕飄的路徑,經由坐臥的行為產生磨擦,有如竹子被吹得聲聲大作,融合聽覺、視覺的感知,傳遞風的流動。
最後一個展間,由藝術總監王俠軍老師引領「工藝合創實驗場」的展示方式,結合五位臺南工藝師與五位臺南設計師,十位工藝設計師集體合作從構思創作的設計發想至完成作品的整個過程於南美術2館H展間完整呈現,透過創作手稿、材料、打樣模型、電腦繪圖等文件呈現讓大眾更能夠從中發掘,創意背後經歷的精彩過程。當代工藝藉由合創過程挖掘生命經驗的感動、透過交換提升知識量能、並在差異中發現創意靈感,最後或能創造工藝新的價值、美學精神與社會實踐。
本次展覽以「逍」、「遙」、「遊」為名,強調創作者在合創過程中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作品不僅是視覺所見,更是內心深層的感受,恰與莊子美學思想〈逍遙遊〉中所追求的「自由觀」契合。工藝在「逍–時間」、「遙–空間」及「遊–速度」三個維度中各自展開,也互為碰撞、融合,產生工藝能量的激盪、匯聚與再生,形構成三維的文化量體,透過自由、多元的跨域合創,當代工藝逐步且持續豐厚生活的文化內容。
- 結盟國際創新長壽社企、英國NICA 中山大學推動AI全齡健康
- 重現南澳泰雅生命脈絡 中山大學原民展至12月1日
- 感恩節傳善意 人安助寒士安心領普發金
- 寒冬送暖深入瑪家部落 公益團隊、議員攜手 點亮弱勢家庭的冬日之光
- 富康活力藥局號招善心企業 寒冬送暖幫助植物人
- 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 11/29邀您到新化體驗二胡與中阮的無限可能
- 三義文化記憶再被看見 文史新作揭開鐵道・信仰・巴宰族的交織脈絡
- AMD進駐沙崙 黃偉哲親訪研發中心揭示臺南AI新時代
- 寒冬送暖情 驊紘實業捐贈120件保暖毯助大湖弱勢家庭
- 棒球魂不滅!TEAM TAIWAN 3D造型一卡通熱血登場 萊爾富獨家開賣
- 沉浸充滿泡泡奇妙世界 2026年「迪士尼公主主題路跑-夢幻伸展台」盛大開放報名
- 「航向未來——謝新昌以油畫描繪高雄港幸福霞光,傳遞希望正能量」
- 罹病住院失去收入 杉林區獨居婦生活陷困 多家慈善團體到宅送暖
- 紅包滿滿 祝福滿滿 屏東縣北中南三宮廟送植物人大紅包
- 張桂蓮膠彩畫展進駐顏和牙醫診所 23 幅花卉新作展現療癒力量
- 年度最動人的屏東之夜!畢嘉士紀念音樂會11/29 登場 仍有票可購
-
在豐原向陽育苗基地,一堂木工課讓迷失的少年重新找回方向。 孩子們在木香與敲擊聲中學會專注、耐心與自信, 用雙手打造夢想,也敲響屬於自己的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