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智慧互動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應用培訓基地啟用典禮。(圖/ViewSonic提供)
【視傳媒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隨著疫情趨緩,學校教學活動也回歸正常化,師生在實施遠距教學的期間,逐漸熟悉線上學習與傳統教學間的翻轉思維,也迎來這波破壞式創新所帶來的課室型態的改變;實體教學對於師生有著設備間完整性最高的雙向互動、數位教學則藉著豐富線上資源、平台應用與班級管理模式的獨創性改變師生學習方式,也因此在現今後疫情時代,揉合兩者特性的「複合式教學」正引領未來教學活動及模式發展的顯學。
▲東部地區首間「智慧互動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應用培訓基地」於北昌國小啟用,北昌國小陳俊雄校長與學生互動體驗myViewBoard數位教學平台。(圖/ViewSonic提供)
花蓮縣政府近年致力推動校園智慧教育,透過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軟實力,特別與具有教育前瞻理念的領導企業-ViewSonic攜手共作,雙方日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選定北昌國小為示範據點,打造東部地區首間「智慧互動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應用培訓基地」,自12/1日起正式啟用,未來將持續導入種子教師培訓及辦理數位研習課程,藉由複合式教學模式特性,促進本縣各區教育資源均質化。
ViewSonic作為長期關注與扶持國內教育創革的領導企業,於今(110)年暑假期間啟動『全台線上及實體複合教學升級計畫』,秉持著「教育創新,臺灣優先」的願景,希望啟發教師融入使用數位科技輔助實體教學的創新思維,讓教室不僅是教室,更是揮灑天馬行空想法的場域;本次除捐贈花蓮縣共計5臺86吋ViewBoard智慧互動電子白板、協助建置北昌國小為培訓基地外,更提供「myViewBoard數位教學平台」的無償授權予縣內師生使用;以實體設備搭載互動式平台管理的虛實整合模式,弭平傳統課室因時間、地域等影響的界線,發展智慧校園願景所訴求的高效能教學模式,並開啟複合式課室型態發展的新里程碑。
縣長徐榛蔚表示,本次很高興與同樣長期關注國內教育環境改革與數位教育議題推動的ViewSonic合作,藉由軟硬體資源的整合,與全球後疫情時代的數位浪潮接軌;花蓮縣每年都投入近五成以上的縣預算在教育工作上,除了拔尖、固本,更重要的還是扶弱,依據每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最適當的教學,力求掌握個體學習發展與性向探索的重要關鍵,並透過科技化的教育思維,給予孩子多元的學習。
ViewSonic董事長朱家良也表示,持續創革國內科技教育解決方案、提供人性化的數位教學整合,一直是企業內部對於教育環境永續經營發展的訴求,在全台使用「myViewBoard數位教學平台」的縣市中,花蓮縣師生的使用基數覆蓋以及帳號整合程度位居全國前列,足見縣內打造智慧校園願景的用心與投入,藉由培訓基地的成立、種子教師的擴散以及多樣化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產出,協助老師們一同克服新常態教學各種情境所帶來的挑戰。
在培訓基地正式啟用的該週,北昌國小也同步開設了教學增能應用等初階及進階的系列課程共計六場次,讓線上、線下教師都有機會接觸並深入了解複合式教學模式所帶來的魅力,以培訓基地為中心串連各校、以種子師資帶動各領域教師的共備發展,歡迎教師共襄盛舉、踴躍參加。
- 屏東縣重陽敬老暨長照人員聯合表揚大會 林金展榮獲屏東市敬老楷模殊榮
- 影/「典藏台灣 連結世界」—凌丹琦以色彩語彙打造《丹琦·美術館》的藝術島嶼
- 藝耀榮光醒吾傳承一甲子 接力入圍「金馬最佳新人獎」
- 從流亡到創作 跨越邊界匯聚港灣思潮 德國館與高市圖 打造跨國文化平台
- 高美館新展《園區──2025張新丕個展》 感知南方熱帶的色彩呼吸
- 公益廚師團隊溫情獻餐 台南長悅日照中心攜手多單位共慶重陽傳愛心
- 女力成長協會「內在導航力」女性從覺察中找到方向與力量
- 【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 第682次會議精彩回顧】假期學會「放下執著」與「誠實面對自己」
- 想開口卻不知從何開始?國際演講會中區公開場帶你輕鬆學會自信表達
- 2025阿里山拉力賽開跑 極速引擎震撼山林 圓滿成功行銷茶山
- 林良州、許妙慎「佳偶同硯、翰墨共融」書法展
- 『足跡成光,點亮六十』 南高雄家扶60週年記者會
- 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 說話的力量,從這裡開始
- 【中華存善攜手黎明扶輪社】送愛進凱蒂家園 以實際行動守護身障朋友的笑容
- 台南麻豆柚金安日照中心-用愛守護長者每一天
- 「心之製雲所」吳秉頤創作個展
-
樂陶陶演講會第682次會議以「美好假期」為題,三位講者用真實故事分享改變與勇氣,現場滿載笑聲與感動;更有新會員入會儀式,象徵學習與善意的延續。下一場成長交流活動,邀你一起體驗!
-
-
-
-
114年度勞工樂活學堂首屆課程圓滿結業,學員完成 30 小時密集訓練,精進 AI、數位行銷與理財技能,展現勞工持續進修決心。勞工大學招生將於近期開放,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將於9月23日舉辦「公共議題研討會:讓科技有溫度」,聚焦樂齡健康、社區教育與企業責任,推動跨域合作,探索科技如何真正落地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