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開發「碳纖維複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可有效率地將複合材料及樹脂材料分離回收,回收的材料特性近似新料狀態,使廢棄物變黃金。(圖/工研院提供)
【視傳媒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推動資源永續循環,邁向循環經濟,材料回收再利用為產業未來發展重要方向,經濟部技術處協助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讓纖維複合材料資源永續循環應用,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研發碳纖維複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相較傳統電熱爐加熱回收法可減少兩至四成能耗,且回收過程中無有害氣體產生,同時,回收碳纖維成本較原生碳纖維可降低60%以上,未來可望協助國內複合材料業者解決每年3,000噸廢棄物處理難題,創造循環經濟新商機。
工研院表示,纖維複合材料具質輕高強度等特性,已廣泛應用於3C產品、自行車、高爾夫球桿等產品,其中熱固性樹脂為纖維複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使用後有硬化不易分解及回收的情形,因此,全球每年累積待處理的廢棄材料高達1,200萬噸,其中以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為大宗。經濟部技術處推動碳纖維複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開發複合纖維及樹脂材料回收技術與產品高值化再利用技術,建構碳纖維複合材料回收產業鏈,協助國內廠商突破技術門檻,轉型到綠色生產製造,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表示,傳統碳纖維複合材料因回收後的纖維強度下降、再生性價比低,國內目前主要以掩埋、堆置及焚燒等三種方式處理,工研院透過新技術導入,以特殊樹脂降解液及2.45GHz微波熱分解處理方式,使碳纖維快速升溫至裂解溫度,進而在極短的數分鐘內將碳纖維附近的塑料快速裂解碳化,有效率地將複合材料及樹脂材料分離並回收使用,且回收後的碳纖維其機械強度可以維持原本的80%以上,材料特性近似新料狀態,使廢棄物變黃金,讓材料在循環系統中發揮最高的價值與應用性。
工研院建立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回收技術流程快且能耗低,使回收成本大幅降低,吸引廠商導入意願,其回收的纖維及樹脂材料目前已成功製成手機零組件,未來更可擴大應用於3C、運輸、航太、建築等產業,透過材料處理及產品設計技術,協助產業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 三天兩夜行程融合歷史古蹟、自然生態、科學教育與農場體驗
- 清涼放電、寓教於樂的夏日冒險 親子一日遊行程
- 兩天一夜親子歡樂探索之旅
- 台南自駕路線2天1夜,讓你輕鬆探索這座城市的靈魂
- 幫您規劃台南三天兩夜大眾交通旅遊行程
- 台南公車一日文化之旅路線規劃
- 來一趟廟宇之旅,從民俗活動到藝術欣賞,看見台南的信仰靈魂
- 若你渴望一場深度的文化旅程,台南絕對是首選
- 穿越時空的文化旅程:走進台南的歷史脈絡
- 【藝術新聞】臻品藝術中心九月新展《眼皮下的奇異花園》啟幕
- 【牽起手-團隊故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文物整理組志工團隊
- 【暖流-志工故事】林長宏
- 竹向未來 ‧ 2025世界竹子日 永續碳匯 ╳ 工藝文化╳ 產業發展
- 網路行銷大師 威廉導師 2025年台中唯一場次!免費公開《銷講心法》,教你一場演講同時圈粉、賣貨、招代理
- AI世代來了,手語也要變!台灣手語翻譯協會打造手語新詞平台
- 【2025以愛之名.閃耀凡星】熱愛生命文教基金會公益音樂會 用音樂點亮希望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