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重陽節腳步近了,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各地失智症據點又開始活絡起來。高雄一名76歲楊先生,是名同時患有三高的失智症患者,日常照顧仰賴同住的老伴,兒女均在北部生活,偶爾回家探望。疫情爆發前,每周會由太太陪同步行至離家不遠的失智社區據點上課,其他日子則會有居家服務員來家中協助洗澡或陪同就醫。這些是楊先生少數與外界互動溝通的時候,也是楊太太珍貴的喘息時間。由於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及服藥,楊先生即使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大不如前,但總還能面帶笑容、整齊體面的回診。
在五、六月疫情嚴峻期間,失智社區據點暫時關閉;高雄一度傳出有居服員確診,嚇得楊老太太婉拒居服員到府協助,北部的女兒曾想回家替媽媽分擔照顧,但老人家擔心女兒在回家的途中染疫,也擔心她會不小心將病毒給帶回高雄,因此照顧楊先生的重擔便落在了楊老太太一人肩上。兩位老人家不敢到醫院回診,也不敢出門散步運動,深怕被無情病毒找上門。
七月初高醫失智共照中心的個案管理師打電話聯絡關心,才知道楊先生關在家中的這一個多月以來,生活失去了秩序,變得日夜顛倒:晚上會大吼大叫、白天昏沉嗜睡;情緒容易失控,常跟太太吵架,懷疑太太有外遇、想要聯合情夫毒害他;有時會找不到家中廁所而隨地大小便。楊太太因為沒有了喘息服務、也不敢跟兒女訴苦,整個人變得焦慮緊張,開始出現健忘的症狀,常忘了要給先生服藥,也忘了該規律量血壓、測血糖。個管師柔聲安慰,告訴她疫情已趨緩,建議讓居服員陪同至醫院回診。
楊太太接受了個管師的建議,和居服員一同帶著楊先生回神經內科就診。診間內,楊先生神情呆滯地坐在輪椅上、不太回應醫師的詢問;楊太太則顯得疲憊與焦慮。檢查後發現楊先生不僅日常生活功能大退,血糖和血壓也都飆高。在經過藥物調整、和楊太太分享一些居家照護的技巧及線上支持團體、居服員的協助、以及八月又回到失智症據點,楊先生在最近一次回診的表現雖仍不若疫情前,但楊先生和楊太太臉上總算是又有了笑容。
據2020年衛生福利部《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統計,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約27萬人,盛行率為7.86%,患者大多數是在家裡照顧,而且不少是”老老照顧”,在疫情期間,常見到失智症患者整體認知功能迅速下滑,照顧者更是常落入孤立無援的窘境。該如何在防疫新生活中維持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呢?
高醫老年醫學科醫師謝正芳表示:失智症患者除了記憶等認知功能下降,焦慮、妄想等精神行為症狀(BPSD)更是困擾照顧者,讓照護關係變得緊張,可尋求專業協助。高醫神經部醫師蔡君儀建議盡量維持規律的生活秩序、在家中安排可由家人陪伴的益智或懷舊活動、遠方兒女多利用視訊陪伴,皆可減少這些精神行為症狀的發生。此外,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且有助於認知功能的維持。照顧者更別忘了要先穩定自己的身心,可加入線上互助團體,同時在做好防護下讓固定的居服員至家中協助照顧。
- 《高績效教練》:引導讀者擺脫瞎忙,找回方向與穩定成長力
- 《食安警鐘再響》又驗出芬普尼雞蛋,誤食症狀怎麼看
- 《高績效教練》:延伸導讀~ 慢一點,才追得上真正想要的人生
- 宇達商會自律與溫柔的典範 創造花藝整合商機
- 雞蛋農藥超標怎麼辦:先做這5件事,家人先安心
- 郭宗正總裁精彩的水彩畫作 定14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展出
- 聯大53週年校慶 校友總會「環台接力騎行」13日熱血啟程
- 國際滑輪溜冰盛事再臨臺南 2025臺灣國際滑輪溜冰公開賽熱血開賽
- 黑夜到微光 「世界善意日」人安伴窮苦不打烊
- 【覞傳媒人物追思報導】教育是一道光——懷念李麗卿校長,用一生溫柔了世界
- 創世基隆院愛心手做200顆手工皂 寒冬送暖植物人家庭
- 將軍夫人王德宇熱心公益 親授手工花生糖 屏東佛光講堂飄出甜蜜與愛心
- 樂心協會愛心滿滿 透過「新北愛心平台」十年捐贈弱勢兒童7千雙鞋
- 正道福音神學院舉辦「我會被AI取代嗎?」講座 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信仰挑戰與契機
- 台灣燈會作品《靈動的目光》勇奪柏林設計金獎 黃偉哲:展現台南文化創新能量
- 男子缺牙影響咀嚼與飲食 「逆轉鑽針」助植牙穩定度提升成功率
-
-
在臺灣地區的政治光譜中,臺灣工黨以其鮮明的階級立場、明確的兩岸主張以及對基層民眾與弱勢群體的深切關懷,構成了一個獨特且不可或缺的聲音。本黨秉持著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工農權益、推動產業健康發展,並堅定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最終統一的核心理念。
-
【賴傳媒、記者爆料網 王俊勝/台南報導】推廣全民運動不只靠宣導,還要親身下場打球!台南市媒體壘球聯隊(南媒聯)今(30)日在嘉南藥理大學舉辦「慢壘邀請賽」,特別邀請市議員、旅行業界及大專校友等四隊同場較勁。首場比賽就由南媒聯隊迎戰台南市議會議員聯隊,平時穿西裝的議員、拿麥克風的記者們,這回都換上球衣,一棒一棒拼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