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研制所」領頭號召多位品牌企業今(10/2)日在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共同盛大舉辦「Kuroro太空學校『小小太空人體驗日』暨《動手做,跟ARRC一起上太空》新書體驗分享啟動活動」。
【視傳媒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宇宙研制所」領頭號召多位品牌企業今(10/2)日在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共同盛大舉辦「Kuroro太空學校『小小太空人體驗日』暨《動手做,跟ARRC一起上太空》新書體驗分享啟動活動」,搶先全台引進「宇宙研制所」開發的14台國產IP電動搖馬遊戲機「Kuroro宇宙探險號」,邀請新竹小朋友化身為小太空人,體驗有趣刺激的飛船積分挑戰賽。現場還特別請到《動手做,跟ARRC一起上太空》作者魏世昕,現身分享ARRC打造火箭的熱血故事、展示「紙火箭」,教導小朋友認識、分辨火箭種類等知識,啟迪小朋友對於火箭科技的想像。
▲「宇宙研制所」領頭號召多位品牌企業今(10/2)日在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共同盛大舉辦「Kuroro太空學校『小小太空人體驗日』暨《動手做,跟ARRC一起上太空》新書體驗分享啟動活動」。
太空科技產業近期話題不斷,隨著 Space X、Blue Origin 推出星鏈、太空旅行、衛星發射等新商模出現,各國紛紛投入資金資源,望於太空產業鍊佔有一席之地。「台灣的太空夢」早已佈局已久,從今年9月蔡英⽂總統親訪視察「台灣國家太空中心」2019-2028的太空計畫、「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吳宗信教授接任太空中心主任一職,皆可見我國於發射探空、火箭科技領域突破的野心;積極培育台灣下一代太空科技人才,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命題。
▲「宇宙研制所」領頭號召多位品牌企業今(10/2)日在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共同盛大舉辦「Kuroro太空學校『小小太空人體驗日』暨《動手做,跟ARRC一起上太空》新書體驗分享啟動活動」。
為此,台灣兒童遊藝公司「宇宙研制所」,看準台灣太空科學基礎教育的空缺,於今年正式推出兒童科學教育品牌「Kuroro太空學校」,透過跨域整合、創意聯製號召各企業先進,共同為台灣太空基礎教育做出貢獻。其首發作品《動手做,跟ARRC⼀起上太空》已於2021年7月上架全台各大書店通路。發行本書的聯經出版公司陳芝宇總經理表示,台灣正積極追上世界的腳步,除擁有自己的火箭,也要扎根好下一代的太空教育,讓台灣孩子勇敢擁抱⼼心中的太空夢!
▲Kuroro太空學校『小小太空人體驗日』搶先全台引進「宇宙研制所」開發的14台國產IP電動搖馬遊戲機「Kuroro宇宙探險號」,邀請新竹小朋友化身為小太空人,體驗有趣刺激的飛船積分挑戰賽。
「宇宙研制所」總經理李佳勳表示,未來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除了政府擔任領頭羊外,各產業的積極參與,培育下一代太空夢想的幼苗,方可加速台灣太空產業的進展。「Kuroro太空學校」幕後推手「迷母豐盛」總經理高景星也認為,火箭繪本只是個起點,締造台灣孩子與太空教育零距離,才是我們的目標。
▲Kuroro太空學校『小小太空人體驗日』搶先全台引進「宇宙研制所」開發的14台國產IP電動搖馬遊戲機「Kuroro宇宙探險號」,邀請新竹小朋友化身為小太空人,體驗有趣刺激的飛船積分挑戰賽。
未來預計以「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為示範基地,將「Kuroro太空學校」品牌概念落地全台,配合全館酷卡蒐集活動及雅蒙蒂咖啡特別推出的宇宙探索套餐,跨域打造五感創意學習場域。昌禾教育基金會李妍慧執行長表示:「大魯閣湳雅廣場做為新竹孩子主場,大力推動兒童創意學習,將知識與趣味結合,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鼓勵兒童學習,昌禾教育基金會也將不遺餘力給予支持」。
- 資產配置三部曲:年輕衝刺、中年穩健、老年安養——打造人生財富安全網
- 【精彩訊息】114年臺南市志願服務電子報
- 結合AI科技與雙語實驗課程 中山高中培育在地新世代金融理財人才
- 基隆郵局陪伴長者 樂齡音樂班散播歡樂散播愛
- 時尚與工藝之間的創作對話
- 公共藝術中的跨界合作新形態
- 木雕藝術中的結構、肌理與靈魂
- 纖維藝術與材質再造的美學實驗
- 台灣藝術的美學演進與未來挑戰
- 台灣自然景觀如何啟發藝術創作
- 共融不分你我!台中希望家園「園來是這young」美食博覽會溫暖登場 一起分享愛與幸福
-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十月,旗山區舉辦了一場溫暖人心的盛會──「一起走過風雨‧看見彩虹」聯合慈善活動
- 藝術家陳明順義賣《我的愛,花蓮日出》 以畫助災區重建家園
- 持續關懷光復災戶 慈濟啟動第二批慰問金發放
- 醒吾表藝傳承金鐘禮儀風範 專業儀態能量受肯定
- 張嘉苓(Chialing Chang) 博士——國際藝術舞台的台灣代表
-
-
-
114年度勞工樂活學堂首屆課程圓滿結業,學員完成 30 小時密集訓練,精進 AI、數位行銷與理財技能,展現勞工持續進修決心。勞工大學招生將於近期開放,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將於9月23日舉辦「公共議題研討會:讓科技有溫度」,聚焦樂齡健康、社區教育與企業責任,推動跨域合作,探索科技如何真正落地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