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沛修醫師說,今年七月一日的產檢新制度,讓孕婦保障更豐富。(郭綜合醫院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規劃的孕期10次產檢已行之有年,為金字塔型的產檢,即從第一孕期至第三孕期產檢次數逐漸增加,至生產前逐週產檢的做法,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余沛修醫師指出,主要在過去懷孕早期能做的檢查較少,較多的孕期狀況發生在懷孕晚期,所以將重點放在第三孕期。
余沛修醫師說,醫學持續在進步,第一孕期能做的懷孕檢查越來越多,如:子癲前症篩檢、第一孕期超音波篩檢、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非侵入性母血唐氏症篩檢,都將產前檢查往孕早期推進,希望可以早期發現蛛絲馬跡,及早處理及諮詢。國際著名學者也曾發表所謂「倒金字塔」的產檢,強調以早期孕期檢查,將孕產婦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做不一樣的處理。
從2012年後,台灣生育率雖曾短暫回升後又逐年下降。台灣產婦高齡的比率卻一直上升。高齡婦女有較高的妊娠併發症風險,如流產、早產、妊娠高血壓疾患、妊娠糖尿病等等。在普遍生的少又晚生的情況下,每一次的懷孕、每一個母體和胎兒都需要全家人及醫護人員嚴陣以待。
2021年7月1日起,藉由行政院通過的「少子女化對策-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環境」,國健署將台灣行之有年的產檢模式注入新的能量,參考國際間的醫學實證以及建議,增加了產檢次數以及項目。原定10次產檢增加到14次,對於第一孕期以及第二孕期各增加1次,投入更多的資源於懷孕前期,且第三孕期產檢次數也增加2次。使得產檢次數更加完整涵蓋三個孕期。
在過去,懷孕40週內,產檢僅給付1次超音波檢查,除了自費的頸部透明帶,高層次超音波外,孕產婦常常也得在每次產檢自費付胎兒超音波檢查費,評估胎兒生長以及羊水的狀況。自7月1日起,產檢胎兒超音波補助增加至3次,至少在每個孕期都可以安排超音波檢查。雖然在過去的制度下,並不會真的整個懷孕過程只有做一次超音波,但至少在多補助兩次的狀況下,可以些許降低家庭經濟負擔。
余沛修指出,所有懷孕婦女建議於妊娠24至28週間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在過去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也早已行之有年。新的產檢補助,將一階段75克糖水納入補助項目,讓要忍受喝糖水的不舒服,又要同時被抽血不舒服的辛苦孕產婦們,減少一些開銷,減低花錢受罪之苦。
孕期貧血會造成母體不適及胎兒體重過輕或早產等的併發症。過去在第一次產檢時即會檢驗母體有無貧血,及篩檢地中海貧血。貧血者,需評估原因以及追蹤。就算第一孕期無貧血,後續仍有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孕產婦建議於二十四至二十八週之間再次檢驗血紅素。在新制產檢裡,將這一項檢查也納入給付,有辦法的找出孕期中貧血的孕產婦並給予適當的評估以及補充,降低可能的併發症。
余沛修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期待未來能夠投入更多的心力於產前檢查,使這個高齡且少子化時代下的孕產婦以及新生兒,能夠更健康平安。
- 《高績效教練》:引導讀者擺脫瞎忙,找回方向與穩定成長力
- 《食安警鐘再響》又驗出芬普尼雞蛋,誤食症狀怎麼看
- 《高績效教練》:延伸導讀~ 慢一點,才追得上真正想要的人生
- 宇達商會自律與溫柔的典範 創造花藝整合商機
- 雞蛋農藥超標怎麼辦:先做這5件事,家人先安心
- 郭宗正總裁精彩的水彩畫作 定14日在台南文化中心展出
- 聯大53週年校慶 校友總會「環台接力騎行」13日熱血啟程
- 國際滑輪溜冰盛事再臨臺南 2025臺灣國際滑輪溜冰公開賽熱血開賽
- 黑夜到微光 「世界善意日」人安伴窮苦不打烊
- 【覞傳媒人物追思報導】教育是一道光——懷念李麗卿校長,用一生溫柔了世界
- 創世基隆院愛心手做200顆手工皂 寒冬送暖植物人家庭
- 將軍夫人王德宇熱心公益 親授手工花生糖 屏東佛光講堂飄出甜蜜與愛心
- 樂心協會愛心滿滿 透過「新北愛心平台」十年捐贈弱勢兒童7千雙鞋
- 正道福音神學院舉辦「我會被AI取代嗎?」講座 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信仰挑戰與契機
- 台灣燈會作品《靈動的目光》勇奪柏林設計金獎 黃偉哲:展現台南文化創新能量
- 男子缺牙影響咀嚼與飲食 「逆轉鑽針」助植牙穩定度提升成功率
-
-
雞蛋農藥超標怎麼辦?從芬普尼事件看食品安全,解析農藥殘留標準(MRL)與檢測流程,說明96%以上蛋品檢測合格的數據真相。本文提供5步行動指南,教你安心處理與挑選蛋品,包含查批號、分層冷藏、全熟烹調與替代蛋白建議。延伸介紹CAS、有機、產銷履歷、友善畜牧等四大標章差異,協助辨識無毒雞蛋,建立家庭食安防護力。結合中醫觀點,以五行調養與護肝飲食減少農藥殘留負擔,幫助讀者在恐慌中找到理性與信任的平衡,讓餐桌重新回到安心與健康的原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