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沛修醫師說,今年七月一日的產檢新制度,讓孕婦保障更豐富。(郭綜合醫院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規劃的孕期10次產檢已行之有年,為金字塔型的產檢,即從第一孕期至第三孕期產檢次數逐漸增加,至生產前逐週產檢的做法,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余沛修醫師指出,主要在過去懷孕早期能做的檢查較少,較多的孕期狀況發生在懷孕晚期,所以將重點放在第三孕期。
余沛修醫師說,醫學持續在進步,第一孕期能做的懷孕檢查越來越多,如:子癲前症篩檢、第一孕期超音波篩檢、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非侵入性母血唐氏症篩檢,都將產前檢查往孕早期推進,希望可以早期發現蛛絲馬跡,及早處理及諮詢。國際著名學者也曾發表所謂「倒金字塔」的產檢,強調以早期孕期檢查,將孕產婦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做不一樣的處理。
從2012年後,台灣生育率雖曾短暫回升後又逐年下降。台灣產婦高齡的比率卻一直上升。高齡婦女有較高的妊娠併發症風險,如流產、早產、妊娠高血壓疾患、妊娠糖尿病等等。在普遍生的少又晚生的情況下,每一次的懷孕、每一個母體和胎兒都需要全家人及醫護人員嚴陣以待。
2021年7月1日起,藉由行政院通過的「少子女化對策-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環境」,國健署將台灣行之有年的產檢模式注入新的能量,參考國際間的醫學實證以及建議,增加了產檢次數以及項目。原定10次產檢增加到14次,對於第一孕期以及第二孕期各增加1次,投入更多的資源於懷孕前期,且第三孕期產檢次數也增加2次。使得產檢次數更加完整涵蓋三個孕期。
在過去,懷孕40週內,產檢僅給付1次超音波檢查,除了自費的頸部透明帶,高層次超音波外,孕產婦常常也得在每次產檢自費付胎兒超音波檢查費,評估胎兒生長以及羊水的狀況。自7月1日起,產檢胎兒超音波補助增加至3次,至少在每個孕期都可以安排超音波檢查。雖然在過去的制度下,並不會真的整個懷孕過程只有做一次超音波,但至少在多補助兩次的狀況下,可以些許降低家庭經濟負擔。
余沛修指出,所有懷孕婦女建議於妊娠24至28週間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在過去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也早已行之有年。新的產檢補助,將一階段75克糖水納入補助項目,讓要忍受喝糖水的不舒服,又要同時被抽血不舒服的辛苦孕產婦們,減少一些開銷,減低花錢受罪之苦。
孕期貧血會造成母體不適及胎兒體重過輕或早產等的併發症。過去在第一次產檢時即會檢驗母體有無貧血,及篩檢地中海貧血。貧血者,需評估原因以及追蹤。就算第一孕期無貧血,後續仍有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孕產婦建議於二十四至二十八週之間再次檢驗血紅素。在新制產檢裡,將這一項檢查也納入給付,有辦法的找出孕期中貧血的孕產婦並給予適當的評估以及補充,降低可能的併發症。
余沛修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期待未來能夠投入更多的心力於產前檢查,使這個高齡且少子化時代下的孕產婦以及新生兒,能夠更健康平安。
- 光寶科技創辦人設「恩慈愛鄉獎學金」,捐贈2600萬元嘉惠學子
- 2025台南YMCA五對五籃球賽熱血登場 球場傳遞正向能量
- 中華職棒頒獎典禮睽違30年移師高雄盛大舉辦
- 屏大EMBA師生赴泰國BSRU姊妹校參訪 深化國際學術交流與產業連結
- 明華園總團《界牌關傳說》首演完售 巡演第一站臺南文化中心重磅登場!
- 前進國際舞台 崑大視訊系動畫《BAiT-侵略者-》影展獲雙獎
- 高雄大學管理學院、英國丹地大學商學院 簽署雙碩士雙聯學位 助攻學生國際競爭力
- 全國客家藝文競賽南區初賽登場 臺南熱情迎接千名學子展現客語風華
- 街道美術館「專屬街道美術館的美好記憶」活動 邀全民合照打卡抽限量好禮
- 凱蒂扶輪社赴星參與明華園戲劇《散戲》演出及文化交流 行動支持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文化深度與溫度
- 大潭埤旺萊寵物友善公園啟用 黃偉哲致力打造動物友善城市
- 奇美月11/1吳園登場!「深耕臺南‧健康臺灣」推動醫療永續
- 安定慈善會3度捐贈復康巴士 黃偉哲感謝共同打造無礙友善城市
- 扶輪無國界、愛心無距離 新竹市凱蒂扶輪社一週年跨海捐贈急難救助金傳愛新加坡弱勢家庭
- 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醫療營運 新竹臺大分院首度發布發布永續報告書打造韌性綠色醫院
- 《重拾時間的山語》 中山大學校慶原創音樂劇將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