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趙昌宏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與血管性帕金森、腦中風的治療方案差異。(圖/郭綜合醫院提供)
視傳媒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在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阿茲海默症排名第一,帕金森氏症排名第二,血管性帕金森(Vascular Parkinsonism)是次發性找得到原因的帕金森症候群之一,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趙昌宏醫師表示,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腦中風所造成的帕金森。
趙昌宏醫師說明,大部分病患臨床的症狀和典型的帕金森氏症是截然不同的;典型的帕金森氏症其症狀是不對稱的,大部分病患會有上肢靜止型顫抖,然而血管性帕金森其症狀是以下肢動作緩慢(bradykinesia)的症狀為主,多數人上肢是完全正常的,並不會有上肢顫抖、動作緩慢、僵硬等症狀,所以血管性帕金森又叫做下肢帕金森氏症症候群。
趙昌宏醫師舉案例表示,帕金森氏症。
50多歲的高姓小姐自2023年10月開始左手有搓藥丸狀顫抖,2024年4月洗碗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洗得順手,穿衣服越來越吃力,寫字也越寫越小,綁鞋帶不順,炒菜也有不順手的情形等上肢帕金森症狀,2024年10月表情開始僵化,走路越來越慢步,步伐越來越小,從椅子起身越來越困難等其他臉部,軀幹和下肢帕金森症狀,2025年9月至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甲狀腺功能顯示是正常,電腦斷層顯示輕微腦退化,給予多巴胺類藥物治療,對多巴胺類藥物反應良好,帕金森症狀改善。
案例二:帕金森氏症。
60多歲張先生自2021年6月開始左手有搓藥丸狀顫抖,漸漸雙手有靜止型顫抖,說話越來越小聲,走路越來越慢步,步伐越來越小等帕金森症狀,2022年10月至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甲狀腺功能顯示是正常,電腦斷層顯示腦退化的情形,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進一步磁振造影影像檢查,並給予多巴胺類藥物治療,帕金森症狀改善。
案例三:血管性帕金森。
68歲陳女士於2023年7月有突發腦梗塞中風的病史,門診持續抗血小板類藥物治療,2025年6月開始腳步變得遲滯不前,動作變得較為遲緩,或走一段路後會小碎步往前衝,但並無上肢顫抖,2025年8月在本院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顯示有腦室旁,近基底核處腔隙型梗塞,同時給予低劑量多巴胺類藥物,以改善下肢帕金森症狀,並同時安排積極復健,且建議病友養成規律的運動。
血管性帕金森因為是腦中風所造成的,所以其發生的模式會跟腦中風發生的模式一樣:有時會突然或急性發生,或是會階梯式惡化。所以病患有「突然」腳步變得有點遲滯不前,或走一段路後會小碎步往前衝。
血管性帕金森只是臨床症狀類似帕金森氏症,並不是真的帕金森氏症,其致病機轉,成因和退化性的帕金森氏症是截然不同的,其腦部的多巴胺系統大部分是沒有缺損的。
趙昌宏醫師強調,血管性帕金森的症狀治療,所使用的藥物和一般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類似,以低劑量多巴胺為主,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就如同腦中風後的病患一樣,復健和養成規律的運動,對於血管性帕金森病友也是非常重要的。
- 男子缺牙影響咀嚼與飲食 「逆轉鑽針」助植牙穩定度提升成功率
- 從單純的例行清潔,邁向更精緻口腔保養思維! IKIGAI牙粉結合香氛體驗打造溫和又精緻的清潔日常
- 奇美月11/1吳園登場!「深耕臺南‧健康臺灣」推動醫療永續
- 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醫療營運 新竹臺大分院首度發布發布永續報告書打造韌性綠色醫院
- 六龜龍興國小家屬與病童感謝高雄長庚「川崎美心專車」 心臟義診再造之恩 守護偏鄉兒童健康之心
- 後鼻神經阻斷術 過敏性鼻炎手術新選擇
- 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助攻糖尿病控制
- 郭醫UroLift攝護腺拉開術 重獲男性暢通與性福人生
- 台灣高齡化浪潮下的暖心選擇:柚金安日照中心
- 九男一中鏢!32歲男精索靜脈曲張 顯微結紮手術解兩大困擾
- 七旬翁驚罹兩癌!兩科醫師接力「雙微創」手術助重生
- 永川醫院成為臺南市首家「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
- 複合式手術室 × 達文西手術 高醫積極打造最完整胸腔微創手術中心
- 免費肝病腹超篩檢活動 逾800位臺南鄉親受惠
- 即日起開放滿50歲以上民眾「左流右新」 屏東火車站湧現接種人潮
- 高醫啟動健康巴士衛教展 盼民眾「正確用藥、落實預防」甩開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