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藝文中心自製原創音樂劇《重拾時間的山語》──霧台的迴與疊2.0,11月5、6日於中山大學逸仙館感動上演!《重拾時間的山語》由編劇暨導演、中山大學劇場與藝術學系副教授林宜誠,與音樂創作楊文忻共同攜手打造、《試說新語小集》擔綱。作品以屏東霧台魯凱族文化為背景,交織跨世代的和解、文化重拾與現代愛情故事,在劇場中編織出一段關於「回望與歸返」的故事。

《重拾時間的山語》以魯凱族的故事為起點,講述一位因傷痛而離開部落的族人,在日本青年健太的來訪下,逐步揭開被遺忘的過往。隨著山林的呼喚與祖靈的指引,劇中人物重新面對自己的文化與根。故事不只是一次回家的旅程,更是一次在時間中重新學習「如何與自己、與土地共處」的練習。在外來制度與資本的壓力下,山上的生活方式與美感逐漸被取代,人們被迫追趕平地的節奏,與山裡的時間失去了連結。劇組希望藉由這齣作品提醒觀眾:當我們重新認可自己生活中的美感與存在,才能找回自我的踏實感與步調。

林宜誠表示,他在實地走訪部落時所感受到的「時間感」是很大的啟發。原民文化中有一種底蘊,來自於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高度仰賴山林、棲地、動物,同時也保持謙卑和敬畏。所有生活都仰賴著山,當感官被打開,就會發現時間不再是制式的24小時,不再只是上班上學的規律日常,而是跟隨著自然的流轉,產生一種有自己節律的生命力。「時間不再是用來強迫我們遵守的,而是引導我們行動的理由。」

他認為,原民文化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正是與自然緊密相連的那份生命節奏。動植物在生態中自然參與,和土地相互呼應,「時間本身好像變成一種生命力,一種活著的狀態」。林宜誠認為,如果找不到時間,我們也找不到回到生活的鑰匙。如果連在山裡都看不見這些時間的痕跡,會以為部落沒變,但其實本質早已不同。這齣劇想邀請觀眾重新體會山裡的時間,從時間的哲理中,學會穩住自己。

《重拾時間的山語》獲教育部與國立中山大學USR計畫「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支持,適逢中山大學45週年校慶,擴大規模驚喜融合過去原創音樂劇精華曲目,10首原創歌曲以古調的悠遠與旋律的流動,描摹角色在記憶、愛與文化之間的轉折。此次也邀請知名編舞家張雅婷設計舞蹈,用身體語言講述山林與人的故事。本劇並特別由魯凱族耆老包勝雄擔任文化顧問,他認為這部作品不僅應該被看見,更應該「回到山林中」被族人聽見。這齣音樂劇的理念,是希望讓文化間的藩籬,可以被打開缺口,進而讓不同文化間產生交流,讓部落的文化與智慧可以更好地被傳承、滋養更多人的生命。
《重拾時間的山語》以真摯的故事與深刻的文化思索,邀請觀眾一同在劇場裡傾聽山的聲音,讓時間的美感留在人身上,化作歌聲與記憶,成為文化最溫柔的延續。
- 中華職棒頒獎典禮睽違30年移師高雄盛大舉辦
- 屏大EMBA師生赴泰國BSRU姊妹校參訪 深化國際學術交流與產業連結
- 明華園總團《界牌關傳說》首演完售 巡演第一站臺南文化中心重磅登場!
- 前進國際舞台 崑大視訊系動畫《BAiT-侵略者-》影展獲雙獎
- 高雄大學管理學院、英國丹地大學商學院 簽署雙碩士雙聯學位 助攻學生國際競爭力
- 全國客家藝文競賽南區初賽登場 臺南熱情迎接千名學子展現客語風華
- 街道美術館「專屬街道美術館的美好記憶」活動 邀全民合照打卡抽限量好禮
- 凱蒂扶輪社赴星參與明華園戲劇《散戲》演出及文化交流 行動支持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文化深度與溫度
- 大潭埤旺萊寵物友善公園啟用 黃偉哲致力打造動物友善城市
- 奇美月11/1吳園登場!「深耕臺南‧健康臺灣」推動醫療永續
- 安定慈善會3度捐贈復康巴士 黃偉哲感謝共同打造無礙友善城市
- 扶輪無國界、愛心無距離 新竹市凱蒂扶輪社一週年跨海捐贈急難救助金傳愛新加坡弱勢家庭
- 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融入醫療營運 新竹臺大分院首度發布發布永續報告書打造韌性綠色醫院
- 右堆好聲音《人生搞尞場》專輯〈完福〉 榮獲2025第16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歌曲獎
- 六龜龍興國小家屬與病童感謝高雄長庚「川崎美心專車」 心臟義診再造之恩 守護偏鄉兒童健康之心
- 香氣中的溫暖 樂活陪伴後壁厝長輩共創幸福好滋味
-
-
《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以「當這個世界聾人是多數,聽人是少數」為主題,結合手語、光影與震動技術,打造沉浸式無聲體驗,邀觀眾用眼與心傾聽音樂,共感藝術平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