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10月29日是農曆九九重陽節,也是詩人余光中冥誕,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以詩意向大師致敬,舉辦《AI、詩與光影:當「靈光」遇見「陽光」》雙聯展,為中山45週年校慶揭開序幕。展覽由「人文科技週」與「數位人文與AI藝術潛力國際研究群」共同策劃,於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校內360藝文空間登場。策展團隊以AI生成藝術與互動裝置重新詮釋余光中的詩作,探索在科技普照的時代,人類創作那份不可取代的「靈光」;或是用詩句和攝影銘刻季節遞嬗、光影變幻所帶來的身心感受。

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兼策展人之一羅景文指出,展覽分為《靈光「現」場:文藝家與他們的產地》與《縮時顯影:季節光影印象》兩大展區。《靈光「現」場》由藝術家陳昱榮、謝福音以及中山大學研究群共同創作,他們以詩人余光中的作品為靈感,結合AI生成圖像、聲音轉譯與互動裝置,讓觀眾在詩的語境中身臨其境。《縮時顯影》則由中山大學南嶼詩社與文學院師生共同策展,以「複色光」、「光閘」、「菲林」、「失焦」四個篇章,詩人觀照環境或自身,將四季的光影變化和生活輪轉化作展覽現場的季節印象與情感密語。

走進展場,3件以詩人余光中為靈感,結合AI的作品極具互動性。〈冷雨低迴〉取材自〈聽聽那冷雨〉、〈雨聲說些什麼〉等詩作,透過聲音辨識與影像轉譯技術,將詩句節奏轉化為聲波與水紋,讓觀者彷彿置身於詩人筆下的雨幕之中。〈To be〉以余光中對「存在」的哲思為出發點,運用生成式影像與互動投影,透過觀者的移動與凝視,讓詩意在光影交錯間不斷生成、流動與消逝,呼應詩人對生命流變的探問。〈花韻流影〉則取材自余光中〈水仙操:弔屈原〉將「水仙」與「操」分別象徵形象與樂律,融合彩繪、聲音與AI演算,讓畫布上的花影隨之閃爍、變幻,展現科技如何成為詩意延伸的載體。

此外,南嶼詩社展現春天的〈複色光〉,由多彩圓片與藤蔓構成,蝴蝶在牆面與光影間穿梭,形成柔和明朗的春日印象;〈光閘〉懸掛著綠色壓克力方塊與藍染布,彷彿夏日的明亮閃光,青翠的植物則是躍動的生命在狂放;〈菲林〉以落葉與手寫詩句記錄秋天的私語;〈失焦〉利用原有的空間屬性,以霧面塑膠與棉絮等媒材,來模擬不斷漫出浴缸的水珠或泡沬,再現冬日時常蔓延而出的蕭寂情緒。《縮時顯影》展覽不僅讓觀眾「看見詩」,更能「走進詩」,感受時間、情緒與自然的交織及共鳴。

開幕式上,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表示,這場展覽以藝術回應科技浪潮,是中山校慶最具人文溫度的禮物。「大學不僅要引領科技發展,更要滋養人文深度。」他說,這場展覽提醒我們,在AI普及的時代,創作的靈光與感性依然無可取代。文學院院長賴錫三接著說道,「人文科技週」希望讓人文之風自然流動於校園,實踐「科技向前走,人文當靠山」的理念,展現人文與科技並進的新中山精神。

羅景文表示,中山大學成立「數位人文與AI藝術潛力國際研究群」,正是希望在AI時代探索人文創作的新可能。在創作的過程中,追求的絕非AI帶來的「機械複製」與效率,更不希望創作者被技術的洪流所淹沒,而是關心如何在人機協作的過程中,發展出全新的藝術模式,展現創作者的個人特色與獨特風格,培養能「實現藝文創意與科技深度交融」的未來人才,並呈現中山人文科技領域的嶄新成果。展覽開放至11月7日,邀請師生與民眾一同來體驗。
圖1:農曆九九重陽節也是詩人余光中冥誕,策展團隊以余光中作品為靈感結合AI創作。〈冷雨低迴〉透過聲音辨識與影像轉譯技術,將詩句節奏轉化為聲波與水紋,讓觀者彷彿置身於詩人筆下的雨幕之中。
圖2:〈花韻流影〉取材自余光中〈水仙操:弔屈原〉將「水仙」與「操」分別象徵形象與樂律,融合彩繪、聲音與AI演算,讓畫布上的花影隨之閃爍。
圖3:〈To be〉以余光中對「存在」的哲思為出發點,運用生成式影像與互動投影,透過觀者的移動與凝視,讓詩意在光影間交錯。
圖4-5:中山大學文學院以詩意向大師致敬,舉辦《AI、詩與光影:當「靈光」遇見「陽光」》雙聯展,為中山45週年校慶揭開序幕。展覽由「人文科技週」與「數位人文與AI藝術潛力國際研究群」共同策劃,於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校內360藝文空間登場。以AI生成藝術與互動裝置重新詮釋余光中的詩作,探索在科技普照的時代,人類創作那份不可取代的「靈光」。
- AI蟋蟀帶路!虎頭埤智慧眼鏡服務上線 口埤實小率先體驗
-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 AI 與文化融合成焦點 從科技風險到文化永續 中道精神成為 21 世紀治理新方向
- 正道福音神學院舉辦「我會被AI取代嗎?」講座 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的信仰挑戰與契機
- 成大產學創新日亮點登場 葳潔科技以 AI 淨化技術入選金鳳凰團隊 邱芎蓉:以「源頭終結粉塵」守護呼吸健康
- 成大產學創新日 聚焦 AI 人機協作 跨域論壇勾勒技術落地新藍圖
- 南大成立跨國AI與機器人聯合實驗室 聚焦「自然溝通」研究
-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學會年會重磅登場 TSBB攜手高市府與高醫從建構AI國家主權到打造健康台灣
- WE CAN再造兆元產業科技人文論壇 張善政分享臺灣前進「AI深水區」創新契機
- 「科技+暖心並行」偏鄉就業服務專車首次導入「AI職能速測平台」打開偏鄉新職機
- 【公益AI創業賦能講座】女性創業新時代!用AI打造自信與行動力
- 南市府舉辦履順專案座談會 鼓勵廠商運用AI科技強化履約管理
- 產業應用x陸地競技x水上爭霸x創意挑戰 2025桃園國際新創機器人節11/1-2登場4大主題賽事同台競技
- 27項賽事、55組賽程、1,200隊伍 2025桃園國際新創機器人節打造桃園成為機器人與AI應用的新基地
- 百繪品牌設計推出「循環設計社會價值平臺 Dtoova」,打造設計師、廠商與永續企業共創的永續設計生態圈
- AI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論壇登場 黃偉哲引領台南邁向全球產業新時代
- 高雄大學引領南部AI能量匯聚 技術與倫理並進打造在地AI人才基地
-
2025第四屆中道高峰會 AI 與文化融合成焦點 從科技風險到文化永續 中道精神成為 21 世紀治理新方向
-
成大產學創新日亮點登場 葳潔科技以 AI 淨化技術入選金鳳凰團隊 邱芎蓉:以「源頭終結粉塵」守護呼吸健康
-
-
台灣賦羽公益聯盟將於11月18日於東海藝術街【寓所傢居】舉辦「公益AI創業賦能講座」,邀杜香蓉與劉聿豐分享心態、形象與AI創業應用,協助女性自我成長與創業啟動,實踐愛心助學計畫精神。
-
面對AI時代的浪潮與全球永續轉型趨勢,品牌與設計產業正在迎來一場結構性的變革。百繪品牌設計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推出「循環設計社會價值平臺 Dtoova」,以創新的數據化思維結合設計實踐,打造設計師、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橋樑,推動永續發展成為設計產業的新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