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卜不可
✦ 引言|叛逆,不是對抗,而是一種尋找
「老師,我的孩子最近變得頂嘴、冷漠,什麼話都不聽,我該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常常出現在塔羅占卜裡。
然而,每當展開牌陣,我看到的,不是「孩子出了問題」,
而是兩個靈魂之間,正在學習彼此理解的旅程。
叛逆,其實是成長的語言。
那不是壞,而是一種「我想成為我自己」的渴望。
塔羅的象徵圖像,常提醒我們——
在對抗的表面之下,藏著愛的轉化。
✦ 一、塔羅的鏡子:映照親子能量的流動
當家長帶著焦慮來問:「孩子為什麼變了?」
我會請他們先問自己:「我還願意看見他的真實樣子嗎?」
塔羅中的 「節制牌 Temperance」,是一張關於平衡與理解的卡。
它提醒我們,溝通不是「說服」,而是「流動」。
家長與孩子之間,能量若過於強勢或封閉,都會造成停滯。
有時,抽到 「力量 Strength」,象徵柔和的堅定。
你不需要「壓過」孩子,而是用愛的力量去穩定他內在的風暴。
因為孩子在測試的,不是權威,而是安全感。
✦ 二、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塔」倒下之後
有位母親來問塔羅:「我女兒最近很叛逆,說她討厭這個家。」
抽出的三張牌是:塔(The Tower)、隱者(The Hermit)、星星(The Star)。
塔,代表舊有結構的崩塌——那是控制被打破的象徵。
隱者,是退回內在、重新尋找光的時刻。
而星星,則是療癒與重生的能量。
我對她說:「妳女兒不是不愛妳,她只是需要空間,去找出屬於自己的光。
妳能做的,是不要害怕這場崩塌。讓它發生,因為這正是親子關係重生的契機。」
那位母親後來寫信來說,她開始試著少說教、多傾聽。
有一天,女兒主動對她說:「媽,妳最近不一樣了,我喜歡現在的妳。」
那不是塔羅的魔法,而是理解的奇蹟。
✦ 三、從控制到連結:塔羅的啟示
在塔羅中,「皇后 The Empress」 象徵母性的滋養與接納,
而 「皇帝 The Emperor」 代表界線與結構。
親子的課題,往往是這兩種能量之間的平衡。
當過多的皇帝能量出現,孩子會感到被壓抑;
當過度的皇后能量流出,孩子又容易失去界線。
真正的智慧,是像節制牌那樣——
在愛與原則之間,找到能流動的中間地帶。
塔羅不教我們如何「掌控」孩子,
而是教我們如何「看見」他。
因為被看見的孩子,就不需要用叛逆來證明存在。
✦ 四、從結果到理解:傾聽的奇蹟
許多家長問塔羅:「我的孩子會改嗎?」
我總說:「這不是改變,而是成長。」
塔羅提醒我們——
孩子不是要被修理的問題,而是一朵正在長大的花。
每一次的衝突,其實是他們在告訴你:「我需要被聽見。」
當你願意放下判斷,讓他說、讓他哭、讓他沉默,
那份信任就會慢慢回來。
而你也會發現,自己不只是「父母」,
而是一個正在學習愛、也被孩子療癒的大人。
✦ 五、結語|愛的答案,永遠在對話之中
塔羅教會我們:叛逆期不是風暴,而是蛻變。
就像 「死神 Death」 與 「太陽 The Sun」 的連續意象——
結束只是新生命的開端。
當我們不再急著糾正,而是願意陪伴,
孩子也會在安全的空氣中,長出自己的翅膀。
親子關係最美的樣子,
不是「誰說了算」,而是「我們能不能一起成長」。
就像星星牌的光,永遠不強烈,卻足夠照亮夜空。
飛卜不可
塔羅占卜師/靈性文字創作者
以塔羅為心靈對話的橋樑,書寫關於愛、成長與理解的故事。
- 74藝術中心吳明儀 賴秀桃夫婦《擇器論茶》特展登場
- 弎畫廊將喬遷進駐百年歷史建築「偕行社」以藝術開啟城市新篇章
- 新思惟「“從生命的光影|探索內心的倒影”」膠彩藝術家聯展
- 衛武營匯聚當代創作能量!晃晃跨幅町劇團以嶄新視角 挑戰易卜生百年經典《海妲.蓋柏樂》
- 台灣女藝協會2025女藝花綻放「即墨絢彩」藝術聯展 13位手作藝術家以墨為底繪出生活的絢麗篇章
- 文化新力量!周君政讓授權角色翻轉形象,公益精神讓可愛角色成改變社會的推手
- 2025台南花菓盆栽展盛大登場 匯聚藝文美學與自然共生之美
- 用畫筆畫出台南味 國寶顏振發手繪林俊憲競選畫作成打卡新熱點
- 《金字塔創富密碼》創新命理思維 龍麒老師用「七秒讀心術」解碼人生藍圖
- 「藝起伙房」萬巒綻放創作能量——第四屆伙房藝術村盛大開幕!匯聚15位藝術家共譜生活美學饗宴
- 如果這個世界,聾人是多數——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11/1台中登場,豆比手語打造反向世界,邀你體驗「聽不見」的震撼之美
- 塔羅指引篇|當寶劍3遇上寶劍7,事業的真相正在浮現
- 影/「典藏台灣 連結世界」—凌丹琦以色彩語彙打造《丹琦·美術館》的藝術島嶼
- 從流亡到創作 跨越邊界匯聚港灣思潮 德國館與高市圖 打造跨國文化平台
- 高美館新展《園區──2025張新丕個展》 感知南方熱帶的色彩呼吸
- 林良州、許妙慎「佳偶同硯、翰墨共融」書法展
-
-
《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以「當這個世界聾人是多數,聽人是少數」為主題,結合手語、光影與震動技術,打造沉浸式無聲體驗,邀觀眾用眼與心傾聽音樂,共感藝術平權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