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興/高雄報導
睽違已久「第十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守望精神家園」系列活動,由 中華文化聯誼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社 團法人中華八方文化交流協會精心策劃,在伴隨著既是天籟也是靈魂嗓音「呼 麥」與來自遼闊草原的匠心工藝,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熱烈登場!
《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於 9 月 28 日精彩機揭開序 幕,展覽精選 13 項最具代表性的非遺瑰寶,展現草原民族跨越千年的生活智 慧與文化藝術美感。也希望透過此次展出,不僅帶來傳統工藝的視覺饗宴,更 讓臺灣民眾近距離感受到內蒙古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展覽會場中所呈現內蒙古獨特的文化色彩,無論是華美雍容的蒙古族服 飾,凝聚時光記憶與社會風貌的華麗頭飾;在馬具工藝裡,木工、皮革與刺繡 相互交融,展現「馬背民族」獨特的美學精神。而細膩的瑪瑙雕刻與內畫鼻煙 壺,則於方寸之間凝縮草原詩意,展現「小中見大」的匠心境界。 更值得一提的是,和林格爾剪紙以樸拙的刀法與簡約的構圖,保留農耕與 圖騰文化的記憶,被譽為「活化石」;而蒙古族拉絃樂器製作技藝中的馬頭琴, 更將草原的旋律與靈韻傳遞至今,讓傳統技藝文化持續與當代藝術對話。 《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不僅是一次工藝展覽,更是 一場文化對話。
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傳承人一生的積累與心血,也見證著非遺 精神在時代洪流中的守望與延續。為讓更多人感受內蒙古非遺文化魅力,主辦 單位更在高雄與臺北規劃了《詩畫草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活動, 內容包含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聲音藝術」的呼麥與長調民歌,同時兩項 演出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本屆非遺月系列活動透過內蒙古多樣的非遺項目與藝術表現,讓觀眾不僅 欣賞到工藝與優美的表演,更能感受到非遺文化所承載的情感與智慧。誠摯邀 請民眾與我們一起感受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饗宴,與內蒙古的草原之聲,共鳴 於心的悸動。
活動資訊:
《匠心傳承——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
9 月28日(日)-10月12日(日) 09:00-18:00,週二休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第四展廳 《詩畫草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
10 月2日(四)晚上7:30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南海劇場
活動官網https://inherifest.org
※如活動有異動依主辦單位公告為主。
※聯絡人:蘇小姐 alicesu1007@gmail.com
- 義竹鳳山宮慶祝廣澤尊王聖誕暨建廟348週年 縣長翁章梁贈匾表達支持
- 從病榻到舞台 鄭楊慶吉祥月演說:齋戒是「長生救命丹」
- 建仁寺「風神雷神」屏風 當代書法與傳世名畫的絕妙對話
- 善光寺匾額藏玄機 48隻鴿子與1頭牛守護信徒因緣
- 巴黎地下祕境 Les Catacombes de Paris漫步黑暗幽冥世界
- 高雄中都聖公聖媽慶生 聖筊擇定薛其猛爐主 副議長曾俊也蒞臨
- 移民署串聯民間善力 慈鳳宮、彼岸花協會攜手關懷新住民
- 屏東宗聖公祠風華再現 志工守護古蹟文化之美
- 農曆七月吉祥感恩 汐止分局警於地藏王菩薩普渡法會平安用路宣導
- 環保葬禮的永續設計:從身後事到地球的未來
- 最後的身影,最深的牽掛:家屬在告別式中必須知道的細節
- 南市暑期工讀成果發表會 124名青年創意展現多元市政能量
- 告別式儀式的各階段詳解(入殮、告別、出殯、安葬)
- 安平開台天后宮捐贈「臺南市安平戶政事務所劍獅 」舉行揭牌儀式
- 【信仰點亮生命】從自閉少年到敬拜領袖!高雄活泉靈糧堂見證真實奇蹟
- 跨文化告別儀式比較:從世界看生死,從鏡頭看情感
-
在臺灣,石雕主要應用在廟宇石雕、生活用具及其他石材工藝上。由於臺灣先民對宗教信仰十分重視,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敬奉給神明,所以廟宇石雕相當精美,內容廣泛:從神仙人物、蟲魚鳥獸,到忠孝結義的故事,是臺灣石雕工藝的精華所在。有經驗的藝師透過圓雕、浮雕或透雕…等技法,運用在石材工藝上,更能表現出雄渾美感及民族的獨特造型,如:獅、龍、虎、花鳥、人物及傳統故事…等。這些建築雕飾,正是早期民間生活習慣、感情、信仰及思想的最佳呈現。
-
一般用來供奉佛教的佛菩薩或道教的神祇,以及家族中祖先牌位的安置處等,皆統稱為「神龕」。神龕通常依環境空間而有大小不同的差別,可依據供奉廳堂空間和供奉尊數的多寡來做調整擺放。神、佛龕和常用的祖先龕在造型的製作會有不同的差異。神、佛龕一般較為大型,大部份為落地開放,呈階梯的型式。現代的祖先龕皆為新式的小型神龕,設計有龕門,一般家庭皆放置在家中廳堂神桌主神的右邊。神龕的材質一般是以木製成,為表崇奉敬意,神龕通常設計成廟堂屋宇的的型式,龕面上都會雕有細緻的花蔓、仙獸、仙翁或吉祥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