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婉柔/採訪報導】
隱身在新北三重巷弄裡的「麵堂鐵夫」,自開業以來就以創新科技和用心經營,迅速成為當地饕客口耳相傳的美食新地標。這裡有一項全台首創的亮點——全程由機器人從原料到端上桌,製作熱騰騰的拉麵,讓每一碗麵都新鮮、可口又充滿趣味。
走進店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隻靈巧俐落的機器手臂。從麵粉、水、鹽等原料開始,它會現場揉麵、拉麵,再搭配熬煮的湯頭和配料,將一碗熱騰騰的拉麵送到顧客面前。這種全程機器人操作的製麵方式,確保麵條口感穩定、嚼勁十足,每一口都香氣四溢。顧客還能依個人口味選擇軟硬度,從彈牙的日式風格到滑順的台式口感,完全符合個人喜好。

「麵堂鐵夫」由老闆温禮鴻與闆娘陳盈秀共同經營。温老闆將科技背景與拉麵熱情結合,不斷測試麵條與湯頭比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才推出;闆娘陳盈秀則把關用餐環境與服務品質,要求員工保持整潔、耐心並貼心地回應每位顧客需求。兩人的堅持,使得機器操作的冰冷科技也充滿溫度與人情味。
除了麵條新鮮有嚼勁,湯頭同樣用心熬製,每日選用新鮮食材現煮,香氣濃郁、口感醇厚。店內整潔明亮,座位舒適,無論是朋友聚餐、家庭用餐,還是單獨享受,都能感受到愜意氛圍。機器人的精準操作,加上老闆闆娘的用心與員工的貼心服務,讓「麵堂鐵夫」不只是一碗拉麵,更是一種完整的用餐體驗。

三重巷弄中的這家拉麵店,成功吸引科技控與美食控前來嘗鮮。結合全程機器人製作、對食材的極致堅持、乾淨舒適的用餐環境以及貼心服務,「麵堂鐵夫」迅速成為三重不可錯過的隱藏美食地標。

老闆温禮鴻說:「我們希望每一碗麵都能展現用心和創意,讓顧客品嘗到新鮮與美味。」闆娘陳盈秀補充:「餐廳不只是吃飯的地方,更是讓人放鬆享受的空間。我們對環境、服務、品質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視,只為讓顧客滿意而歸。」

走進「麵堂鐵夫」,你不只是在吃一碗拉麵,更是在感受科技與人情味的結合。無論是第一次來,還是熟門熟路的回訪,每一次用餐都帶來不同驚喜與滿足。
-
從資訊業轉戰餐飲業,張志鴻走過9年的轉型歷程。從最初的一家「惹鍋火鍋」,到如今十家分店,並跨足拉麵品牌與高端「紅檜燒肉鍋物」,他憑藉「物超所值」的經營理念,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闖出一片天地。
-
-
-
-
適逢年末春酒尾牙盛宴之際,獲得《米其林指南》推薦的台中与玥樓頂級粵菜餐廳攜手統一「好勁道」,推出兩道全新菜色,分別為「藤椒胡麻鮮鮑拌千羽拉麵」、「麻油皇帝雞湯佐天禧麵線」,於12月12日正式開賣,讓喜愛粵菜的饕客在歲末嚐鮮、大啖特色饗宴!
-
鶯料理為日治時期台南的夢幻料亭,由當時享有「台灣第一刀」美譽的日本人天野久吉所創辦經營,因位居台南市中心,鄰近台南州廳、市協議會、合同廳舍、嘉南大圳組合、公會堂、勸業銀行……等重要官署和公共建築,是當時政商名流宴會、聚會的熱門場所,也被稱為「台南地下決策中心」;鶯料理餐飲水準高,燒鰻飯更是讓人津津樂道,1923年昭和天皇還是皇太子時來台南巡視,下榻於知事官邸期間,鶯料理還被指名負責供應餐食。 在重新整修後,於2013年12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重現廣闊雅緻的庭園景觀及通透的傳統日式建築空間,並展示與原鶯料理相關之工作服、布簾、料理用刀等相關文物,並於2015年獲指定為本市首座紀念性建築。為活化空間,文化局同年辦理公開招標。得標經營單位(阿霞飯店團隊)歷經2年的時間,將原鶯料理已消失的「表棟」重建成為新生的「鷲嶺食肆」,1樓販售輕食飲品、2樓則將做為藝文展覽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