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覞傳媒記者/彰化整理報導】
近年來,鄉村人口外流與高齡化問題日益明顯,彰化縣埤頭鄉也不例外。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選擇回到基層,嘗試以實際行動改善在地現況。
林絲綾,一位原本生活於台中的女力青年,三年前主動遷居至彰化埤頭,開始關注地方社區的結構變化與居民需求。面對逐漸老化的村落與資源斷層,她選擇不旁觀,於是在結合志工與資源平台後成立了「正悅書院」,希望以持續性的鄰里服務打造社區支持網絡。
社區實作,從在地需求出發
正悅書院的首場鄰里服務活動於2025年6月7日,在埤頭鄉興農村-埤頭福德祠廣場舉辦,獲得村長黃成居與鄉代張春財的支持。活動內容涵蓋耳穴健康義診、長者按摩舒緩、義剪服務與親子手作體驗等,特別針對長輩與家庭設計,吸引不少居民熱情參與。
有參加者在活動中表示:「我們這裡很少有這麼貼心的活動,不只是送資源,更是把人帶來,感覺有人在關心我們。」
林絲綾指出:「我們希望透過可行、可持續的服務模式,把社區照顧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讓居民感受到彼此支持的重要性。」
▲現場參與活動的鄉親合照 圖 / 覞傳媒記者 浤蒔 攝
書院願景:一個慢下來、連結彼此的地方
正悅書院的成立,不僅是一場活動的起點,更是一種社區發展的嘗試。未來,團隊預計以埤頭鄉興農村為據點,推展多元服務,包括:
-
兒童讀經與經典閱讀啟蒙
-
弱勢家庭生活支援與資源媒合
-
親子手作課程,增進家庭連結
-
健康飲食教育與日常飲食指導
-
關於人生價值與心靈對話的探索課程
林絲綾強調,正悅書院希望成為「一個讓人可以慢下來、靜下心來思考與成長的社區學習空間」,不只是辦活動的據點,而是連結人與人的關鍵節點。
活動預告
第二場鄰里服務活動預計於2025年7月12日,再次在埤頭福德祠廣場舉辦。屆時內容將擴增更多互動環節,繼續關注居民實際需求,歡迎鄉民們與社區夥伴共同參與。
正悅書院誠摯邀請志工、專業人士及企業夥伴加入,攜手打造具備韌性與關懷的社區生活圈。
聯絡資訊
聯絡人:林絲綾
行動電話:0985-071802
這是一段從城市到鄉村的過渡歷程,也是一場社區共好的實驗。正悅書院的出現,或許無法立刻改變一切,但它帶來的,是一種在地人彼此靠近、重新看見彼此的可能性。
▲活動海報 圖 / 正悅書院提供
- 兒少如何避開性剝削危機 基隆警局婦幼隊整合5方法建立自我防護
- 滿堂爆棚!手機攝影課程揭七大黃金構圖祕訣 手機拍照技巧躍升專業水準
- 【中秋&夏日烘焙精選】一日學會造型千層酥 × 百變戚風蛋糕 甜點+公益一次滿足
- 20250812台南賑災捐贈社福金360萬,實現了愛我臺灣-行善天下的實質行動.
- SDGs變好懂!「灣A麻吉」送全台50所國小免費教材 用台灣生物故事教永續
- 全台富康藥局「爸」氣無上限 愛心無限傳創世
- 「55Plus就業促進措施」助長者重返職場 領取6萬元就業獎勵金
- IP電力學院獲政府數位轉型課程補助,每人一萬元 8/17與8/31開課
- 創世基金會待公公如父 孝媳守護病床多年
- 「十五而遇.愛同行」唐果婚姻介紹所打造有溫度的單身聯誼 公益中相遇、行動中成長
- 從流量到成交!宇達商會揭密老闆短影音背後的獲利邏輯與創業核心
- 基一分局警動態聯合勤教結合保齡球PK賽 增進團隊精神
- 台中希望家園親子共融運動會登場──當愛成為奔跑的力量
- 南京西路大樓火災啊! 大同分局警火速逮縱火男
- 300C3區文華獅子會把愛心送到孩子身邊
- 奇美醫院領航醫療品質管理 全臺率先通過ISO 7101認證!
-
台灣賦羽公益聯盟主辦「愛心助學計畫」9/19開辦中秋&夏日烘焙精選課程,教授造型千層酥與百變戚風蛋糕,兼具甜點技藝與公益精神,幫助弱勢學習一技之長,限額10名。
-
關懷捐贈儀式/共兩場 2025年8月12日9(星期二) 第一場~ 時間:上午9:40-10:00 台南區地點: 曾文市政中心 -台南市麻豆區南勢里南勢168號 第二場~ 時間:上午11:00-11:20 嘉義區地點: 嘉義縣水上鄉公所-嘉義縣水上鄉柳子林66號
-
這是一場關於「真誠」的實踐、一場「愛與責任」的相遇。從公益中看見彼此,從陪伴中理解關係,唐果婚姻介紹所用十五年的專業與信念,點亮了每一段值得等待的愛情起點。
-
-
台中國際獅子會300C3區
文華獅子會會長高琬瑜,
帶領獅友把愛心送到孩子身邊
我們懷著真誠的心,送上孩子們需要的物資,也送上誠摯的祝福與鼓勵。
今天出席的有梁俊仁總監,柳宗源祕書長,吳惠芳財務長,
賴聖亞獅鐸月刋主編,辛黛蒂典儀長,LClF葉朝旺協調長 -
2025年7月11日晚間,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於台中市文心會議中心舉辦第675次例會暨新舊任會長交接典禮,由 2024-2025 年度會長許家惠正式交接給 2025-2026 年度會長范英峰。
-
手語視形傳譯演唱會將於7月27日在台中登場,融合手語、歌聲、戲劇與燈光,讓聾人/聽障者「看見音樂」。主辦單位盼打破感官隔閡,實現文化平權,共創無聲也能感動的共融藝術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