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旋/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今(20)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辦2025年「台南好生活 台南呷頭路」第2場大型就業博覽會宣傳記者會(圖/記者 蘇旋)
為協助市民順利就業、媒合企業人才,台南市政府今(20)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辦2025年「台南好生活 台南呷頭路」第2場大型就業博覽會宣傳記者會,由市長黃偉哲親自主持,並頒發感謝狀給多個協辦單位,感謝其共襄盛舉。黃市長同時預告,就業博覽會將於5月24日上午9時至12時,於南臺科技大學盛大舉行,現場邀集107家廠商,釋出高達5,432個職缺,其中近6成職缺薪資超過35,000元,歡迎求職者踴躍參與,把握就業機會。 記者會現場貴賓雲集,包含南台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主任秘書汪輝明、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南市榮民服務處副處長徐麗如、台南市總工會理事長陳水林、台南市職業總工會秘書長吳允昌、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再亨、台南直轄市總工會理事長黃江福、大台南總工會常務理事林子紘、社團法人台南市勞工志願服務協會常務理事曹至清、台南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宗明、台南市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協進會會長吳妤姍、國立台南大學校友服務中心主任劉哲宏、長榮大學教務處職涯發展中心主任游淑真,以及立委林俊憲服務處代表、各議員服務處代表皆共襄盛舉。

2025「台南呷頭路」第2場就博會登場 黃偉哲呼籲市民踴躍參加(圖/記者 蘇旋)
黃偉哲市長表示,台南市長期致力於推動多元就業政策,是六都中失業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市府期望藉由實體就博會的舉辦,協助應屆畢業生順利進入職場,並為轉職者及中高齡求職者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他強調,在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的今日,相較於網路不實資訊,政府主辦的就博會更具公信力與安全性,讓求職者能安心投遞履歷、面試洽談,透過面對面互動深入了解職缺內容與企業文化。
勞工局指出,本次就博會參與企業橫跨科技、製造、餐飲、零售與服務業等多元產業,包括台灣穗高科技、緯穎智造、貿聯國際、艾爾斯半導體、瓜瓜園、聲寶、王品餐飲、必勝客、碳佐麻里等知名企業,共計提供5,432個職缺。其中技術、工程、門市管理、內外場餐飲與行銷企劃等職位選擇多元,職缺條件與薪資優渥,是台南地區上半年最具規模的就業媒合活動之一。

「台南好生活 台南呷頭路」第2場大型就業博覽會5月24日上午9時至12時,於南臺科技大學盛大舉行(圖/記者 蘇旋)
為強化活動便利性與多元服務內容,現場特別設有「勞動法令諮詢」、「求職顧健康」、「CPAS職業適性診斷」、「美髮水噹噹」等貼心攤位,協助求職者掌握自我優勢、提高面試自信。同時為鼓勵民眾多投履歷,現場投遞3家履歷即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復古藍芽音響、無線果汁隨行杯、熱壓三明治機、3.2L油切空氣炸鍋等好禮帶回家,另有手機支架、不鏽鋼餐具、便當袋等限量求職好康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配合綠色運輸與環保政策,市府鼓勵民眾當日搭乘大台南公車21路進入南台科技大學校園(大台南公車系統https://tourguide.tainan.gov.tw/),或搭乘台鐵至大橋站,步行約5分鐘即達。更多活動資訊可洽詢台南市政府勞工局:(06)6330820。
台南市政府誠摯邀請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市民朋友,把握本次實體就業博覽會機會,踴躍參與「台南呷頭路」,一同邁向更穩定、更美好的職場人生。
- 台南市18個行政區將在12月2日起停水、壓降供水39小時
- 面試越多中獎機會越高,抽獎總價值超過萬元! 桃竹苗分署新竹就業中心11/7徵才2516多元職缺
- TASS 2025亞洲永續會展登場 太田奈米氫水機成焦點 「喝氫水」助力健康與永續同行!
- 純淨革命啟動!愛瑞恩國際 黃品瑞以台灣專利氫水淨水機引領健康新世代
- 太田奈米氫水機博愛店媒體採訪 隋棠代言掀起健康新風潮
- 高雄YouBike支付方式調整 LINE Pay將停用 請儘早改綁iPASS MONEY App
- 求才! 公路局11/8臺北車站舉辦大客車駕駛徵才活動
- 11月9場大型現場徵才桃竹苗地區接力登場 桃竹苗分署:超過200家企業釋出逾萬個多元就業機會
- 臺南市「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補助經費尚有 歡迎民眾踴躍申請
- 登革熱病毒總共有四型!今年台南4型均出現 黃偉哲提醒市府團隊與民眾除孓務盡
- 稅務局:114年地價稅11月開徵 多元管道繳稅
- 家如何乾爽舒適?防水專家教你解決如何完美防止壁滲水?
- 翻轉家庭分工思維!賦羽公益聯盟推出「整理力就是行動力」親子關係工作坊
- 13日凌晨鋒面過境帶來強降雨 水利局啓動緊急應變無積淹水發生
- 友巨公司不僅有大型光電場的經驗 也投入工廠、家庭式的屋頂光電
- 高速公路新營交流道四通 一階發布實施 可減緩民眾下閘道塞車之苦
-
-
-
台灣賦羽公益聯盟舉辦「整理力就是行動力」親子關係工作坊,將於2025年5月17日於台中登場。活動透過整理實作,翻轉家庭分工觀念,強調「一起做」的行動力,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開啟溝通與協作的新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