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紙藝-民俗文化展」即日起至4月6日在台南黑橋牌香腸博物館隆重展出
【記者蘇旋/報導】一場結合台灣廟宇文化與精湛紙藝工藝的展覽——「匠心紙藝-民俗文化展」即日起至4月6日在台南黑橋牌香腸博物館隆重展出!這次展覽不僅呈現台灣傳統信仰的藝術價值,更希望透過紙藝創作讓更多年輕世代認識廟宇遶境、陣頭文化與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感受台灣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結合地方文化推出「匠心紙藝-民俗文化展」
本次展覽由傳統紙藝大師黃王錦英老師帶領一群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紙塑技藝師傅,透過細膩的紙雕技法,將廟會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化為藝術作品。展覽作品以蓮花紙為主要素材,並巧妙運用回收材料,如舊紙捲、童玩推車、月餅紙盒、布袋戲偶、節慶花籃緞帶及寶特瓶罐等,將環保理念融入創作之中,使這些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全新光彩。
四大神獸之一-青龍。展現結合傳統信仰與紙藝文化的精緻。
展出的作品包含開路鼓、報馬仔、舞獅陣、八家將、十二婆姐等廟會陣頭,還有展現宗教信仰的註生娘娘、九天玄女、神祇法船、神轎等作品,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展現台灣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此外,象徵吉祥與守護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將於展覽中亮相,讓觀眾一睹這些神獸的壯觀風采。
月下老人與龍船,祝福所有的情人們甜甜蜜蜜
隨著西洋情人節的到來,展覽特別設置月下老人的龍船區,現場還準備了甜蜜糖果,為所有情侶送上美好祝福,象徵愛情美滿、佳偶天成。
黃王錦英老師表示,這次展覽不僅展現台灣傳統廟會文化的精髓,也希望讓民眾看到傳統工藝如何與當代藝術、環保永續概念結合。透過鑲、崁、併、織、築等古老技法,搭配彩繪、紮、疊等精湛工藝,每一件作品都呈現出台灣民間藝術的獨特風貌,也象徵著對文化傳承的堅持與熱愛。
利用沒有用到的物品為材料製作的八家將,臉部勾勒與細節維妙維肖
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對傳統技藝的延續與創新,讓現代觀眾能感受到古老技術如何在當代焕發新生,體會工匠精神的珍貴與可貴。
展覽地點:黑橋牌香腸博物館(台南市南區新忠路2號)
洽詢電話:06-2616990
展覽日期:2025年2月11日 ~4月6日免費入場(每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早上09:30 ~下午17:30
- 白沙屯媽祖聖駕回宮,桃園方舟院生雨中送愛,感動萬千香燈腳
- 廈門必遊!南普陀寺寺廟介紹與閩南佛學院人文風采
- 5/2 慢飛天使們與白沙屯媽祖的祈福約定
- 福智關廟護生教育示範園區「寵蔬福萌寵同樂會」 萌寵蔬食無肉飼料異軍突起 兼具健康照料與環境友善亮點 打造萌寵身心靈永續幸福
- 視察大園區內海非營利幼兒園新建工程 張善政:持續打造友善育兒環境
- 黃偉哲與臺南外籍生共同歡慶開齋節 促進文化交流
- 「天后遍路」盛大啟航!揭開農村產業與媽祖文化巡禮序幕
- 推動人本交通新文化 黃偉哲:提升道安,知道更要做到
- 新和順清慈宮迎「道教最高規模的大羅.周.普天超級大醮典」全國海選尋找「天選之人」
- 成功大學穆斯林學生協會慶開齋節 企業與協會攜手支持展現關懷
- 後壁區下茄苳排水三期治理工程完工 保護安溪寮社區及蘭花園區安全無虞
- 114「全臺首學」春祭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黃偉哲任正獻官傳承百年傳統 承載文化厚度
-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鹿耳門媽文物館」動土大典 見證媽祖信仰的莊嚴與神聖
- 【獻曝】兌悅門做弓 石板路為箭 安平石將軍見證五條港與安平風水大戰
- 激發學生心靈 南市教育局邀玫瑰墓樂團到校舉辦生命教育音樂會
- 臺南高鐵聖教會、天主教守護生命關懷協會、錫安堂攜手送暖, 高榮臺南分院洋溢聖誕歡愉
-
在臺灣,石雕主要應用在廟宇石雕、生活用具及其他石材工藝上。由於臺灣先民對宗教信仰十分重視,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敬奉給神明,所以廟宇石雕相當精美,內容廣泛:從神仙人物、蟲魚鳥獸,到忠孝結義的故事,是臺灣石雕工藝的精華所在。有經驗的藝師透過圓雕、浮雕或透雕…等技法,運用在石材工藝上,更能表現出雄渾美感及民族的獨特造型,如:獅、龍、虎、花鳥、人物及傳統故事…等。這些建築雕飾,正是早期民間生活習慣、感情、信仰及思想的最佳呈現。
-
一般用來供奉佛教的佛菩薩或道教的神祇,以及家族中祖先牌位的安置處等,皆統稱為「神龕」。神龕通常依環境空間而有大小不同的差別,可依據供奉廳堂空間和供奉尊數的多寡來做調整擺放。神、佛龕和常用的祖先龕在造型的製作會有不同的差異。神、佛龕一般較為大型,大部份為落地開放,呈階梯的型式。現代的祖先龕皆為新式的小型神龕,設計有龕門,一般家庭皆放置在家中廳堂神桌主神的右邊。神龕的材質一般是以木製成,為表崇奉敬意,神龕通常設計成廟堂屋宇的的型式,龕面上都會雕有細緻的花蔓、仙獸、仙翁或吉祥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