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旁隨處栽種的芋頭,品質口感絕佳。(圖片/默子)
鄉居生活最怡然自得的所在,就是悠閒的到處走馬看花,田園巷陌蔬果花草蟲鳥蜂蝶盡收眼底,捕捉剎那或者專注某處景緻,綠意盎然的農田,不管是農忙期農作盛產時,還是休耕期的綠肥豐碩時,全部都美景。
殷勤的農夫農婦,不只把田裡有經濟效益的農作顧得肥沃豐收,田裡四周利用的空地,也種些自家食用瓜果豆類蔬菜,反正田裡農事有得忙,有土斯有地,有地就可栽種植物,總比任由雜草叢生滋生蚊蟲鼠蛇好,莊稼漢最會利用土地了,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塊土地閒置著,連田地前後的水溝也地盡其利。
勤快的莊稼漢天天在田裡打轉忙碌,綠油油的稻田正在長穗呢!田地裡的灌溉水溝裡,一株株芋頭長得壯碩,只要是可以栽種的泥土地溝渠從不糟蹋,絕對做到地盡其利,稻子收成時,芋頭也開挖了,一舉兩得好收成。
看到芋頭葉長得茂盛,就想起去蘭嶼旅遊三天,蘭嶼物質匱乏,這些年旅遊觀光帶動,飛魚季遊客密集,坐乘獨木拼板舟體驗,比起台灣本島及鄰近離島的吃住,蘭嶼真是天壤之別,蘭嶼芋頭盛產,所到之處皆見一片片水芋田,可是三天都沒吃過芋頭,納悶之餘問了當地導遊,原來蘭嶼芋頭水水的,可不像台灣本島內的品質鬆軟綿密誘人味蕾。
莊稼漢最會利用土地了,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塊土地閒置著。圖為萵苣。(圖片/默子)
光是水稻田旁隨處栽種的芋頭,就品質口感優渥,鄰居家的老伯也像圖片中的地盡其利,曾經送來幾顆芋頭,口感真的很優的,至於芋頭梗的食用,六0年代嚐過,那些年幾乎任何野菜都上桌,如今民生富裕物質豐碩,芋頭貴,農曆七、八月的芋頭最美味,每次品嚐芋頭食物,就想起稻田旁的芋頭小園,農民太會利用土地了。
稻田旁空地的蔬菜瓜果更是一絕,稻子還沒收割,就可以陸陸續續採果摘菜,如果稻田在住家附近更是方便,廚房裡等著青菜下鍋,那麼就近摘一把,沖沖水,立即入鍋滾燙,新鮮甜美可口,農家樂就在好好利用大自然的慷慨地盡其利。
默子(長年蟄居鄉下農村,熱愛文字及攝影,文章散見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自由時報、金門日報、講義雜誌等,曾於人間福報撰寫〈鄉居筆記〉、〈人生萬花筒〉兩專欄,喜愛蒔花弄草、尋幽訪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擅長從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人事物。)
- 從畫布走向世界: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國際足跡
- 創作的初心:台灣藝術家如何面對時代的轉變
- 藝術與永續的連結:跨界設計中的環境思考
- 當藝術遇見建築:空間中的創意實驗
- 2025 RALLY ALISHAN 盛大啟航!阿里山鄉長高瑞芳率隊熱情開幕,凝聚地方觀光新能量
- 月圓情更圓:集興宮凝聚愛心,點亮街友與弱勢的中秋夜
- 泥濘中開出希望之花|和平大使與家庭聯合會攜手救災,讓愛化為行動
- 【2025 RRC阿里山拉力賽】群山轟鳴・熱血開跑!
- 花蓮光復賑災現場 高雄慈山行善愛心協會出動50志工送暖災區
- 花蓮義煮團賑災行動:食材整合到暖湯上桌的全紀錄
- 花蓮義煮團賑災行動:食材整合到暖湯上桌的全紀錄
- 台中聾人協會中秋活動開跑!性暴力預防教育+社區關懷一起守護自己
- 《超聲體:人魚重奏》— 聾人 × 原住民攜手,以手語與聲音重塑人魚童話
- 「宇達商會 × 杜云安」強強聯手!《創業優化指南》揭密四大關鍵,助力創業者打造穩健事業藍圖
- 彰化縣勞工樂活學堂結業!30小時馬拉松學習 開啟斜槓人生新篇章
- 樂齡照護 × 科技創新 × 社會責任:臺中公共議題研討會登場
-
-
由元動整合行銷主辦的「手機攝影大師班」於山水茗茶行圓滿舉行,現場座無虛席。課程由執行長 楊瑞成 主講,結合七大黃金構圖心法與數位行銷策略,協助學員在短時間內顯著提升手機拍照技巧
-
-
女力成長協會於台中CBD時代廣場舉辦《女性IP × 鏡頭表達》實戰課程,集結來自各行業的專業女性,共同探索個人品牌定位與鏡頭表達力,現場學員直呼「突破自我、看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