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弊案司法偵辦進度發展至今,偏綠媒體每日幾乎一爆,甚至好幾爆,讓同業只能天天望聞興嘆,心中問號更是一大串,到底是怎麼拿到這些爆料資料和新聞來源從何而來的?但讓同業恨的牙癢癢的事是,漏新聞也就罷了,還得天天跟進新聞。
最幹的是,拿著這些爆料新聞去詢問北檢回應和求證內容,北檢總是一句話「不予置評」,被逼急了,北檢乾脆來個相應不理,更絕的是「不是我們洩漏的」,可以去跟爆料媒體探詢啊!
就算是這樣,新聞還是得跟進報導,還得不斷更新檢調偵辦發展與內容,記者為應付主管急如星火催促發稿,只好在內容上加油添醋,舊稿重抄再東拉西扯一番,好點的則是利用自己經營的人脈網絡多探些內容,增添新聞可讀性。
而爆料媒體與記者,在面對接踵而至未審先判和違反偵查不公開質疑,政治立場不同的網民不斷人身攻擊,竟有記者脫口而出自己的消息來源,來自自己經營多年的檢調系統和人脈網絡,對於消息來源是百分之二百信賴,此言一出不僅同業咋舌,社會更是炸鍋,記者也因為這番言論讓自己引火上身。
對媒體記者來說,不管是新聞正科班,或是半路出家,不能透露「深喉嚨」與其有關任何訊息,是嚴守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十分重要工作守則,猶如聖經一樣神聖不可侵犯。
記得我在報社任職期間,曾處理過一則醫療爆料投訴,新聞見報後,遭到醫院方提告,在檢察官訊問爆料來源時,我僅回一句「基於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無法提供消息來源」,就算對方律師咄咄逼人,檢察官最後也只能笑笑結束庭訊,案子最後結案,也駁回民事求償告訴。
記者因報導挨告,進出法院已經不算稀罕事
對照這起新聞主角回應,她把「偵查不公開」的違法內容,大喇喇在媒體上公告周知,還點出來源是自己經營多年的檢調人員。北檢面對社會大眾及輿論連續撻伐攻訐,終於傳喚報導記者與媒體,結局如何難於臆測,就我個人推想,只要未來北檢起訴了柯文哲等人,起訴書內就算只有隻字片語與記者所報導內容相符,這位記者在可能觸法下,倒是很讓人想知道,她會不會供出經營多年的檢調「深喉嚨」。
- 【獻曝】如夢如菸的往事 你「play」過嗎
- 【唬爛亭】男被困靈骨塔 臉色蒼白嚇到半死
- 中嘉集團「你搞懂了媒」破除假訊息 媒體識讀深入校園社區
- 【府城說書人】殺人犯專訪(下)
- 【府城說書人】殺人犯專訪(中)
- 【府城說書人】殺人犯專訪(上)
- 【默子-鄉居拾穗】大陣仗出動
- 同樣都是隨扈 退休命不一樣
- 台南公園裡的山陀兒 溺水者與記者名片往事
- 【楊逸宏-府城說書人】你聽過「臉部平權」嗎?
- 【默子-鄉居拾穗】農婦好身段
- 【默子-鄉居拾穗】種瓜的季節
- 充派頭又能K頭 黑金鋼不愧是史上最具CP值手機
- 以愛為名,翻轉訊息繭房-上海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後之我見
- 【默子-鄉居拾穗】雞家族過馬路
- 這時候,千萬不能開燈
-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與「同溫層效應」探討個人在社交媒體及網絡平台上,因演算法影響而陷入單一觀點的現象。本篇文章深入解析該現象的利弊,揭示封閉資訊對社會分裂的影響,並提出如何善用同溫層效應促進品牌傳播與社群經營,達到有效口碑傳遞的行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