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清華大學德國籍史馬丁副教授(左)與馬來西亞籍王振源教授(右,妻子鍾女士代表)榮獲梅花卡永久居留證,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蔡崇富主任(中)與2位優秀教授合影。(圖/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提供)
【視傳媒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臺灣經濟發展發光,雙梅榮耀綻放學術圈!為延攬國際間優秀人才留臺發展,外國人除可申請永久居留,針對有特殊貢獻、高級專業人才及投資移民等優秀人員更可提出「永久居留證梅花卡」申請。新竹科技城,不僅在科技業舉足輕重,轄區內5所大學等學術資源更是作育英才的良田。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於今(9/26)日至國立清華大學頒贈2張梅花卡,肯定兩位外籍人士持續努力貢獻所長為臺灣發光發亮。
.jpg)
▲清華大學德國籍史馬丁副教授(左)與馬來西亞籍王振源教授(右,妻子鍾女士代表)榮獲梅花卡永久居留證。(圖/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提供)
馬來西亞籍的王振源,目前是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也是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及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兩家著名SSCI期刊的專題特刊客座編輯,致力於研究創業創新系統、研發評估、科技追趕和成長模式的經濟學。王振源先生相當嚮往我國學術環境,進入清大任教前,曾任馬國馬拉亞大學資深講師,也是IDRC(加拿大)亞洲創新金融政策和包容性發展的資助計畫顧問。王振源近期投入定量與質性研究:定量研究著重於連結指標與科技、產品及市場的動態關係,相關模型可作為研發管理人員對科技發展及不同產業的預測工具,除協助政策制定者辨識與特定經濟體的關聯,更能同時分析該經濟體與產品發展潛力;質性研究則重於包容性產業發展,提出經濟追趕的演化理論,主要揭示自給農業如何帶動經濟成長,為新產業的起飛鋪路。

▲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蔡崇富主任(右)與榮獲梅花卡永久居留證的清華大學馬來西亞籍王振源教授(左,妻鍾女士代表)合影。(圖/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提供)
德國籍的史馬丁是一位粒子物理學家,主要研究超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理論,目前為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史馬丁近期投入重力波探測器進行暗物質(dark matter)的搜尋,由於這項努力,他成為總部位於日本的國際KAGRA合作組織的成員,且他與成員在組織中代表中華民國,大大提升了我國在KAGRA及其他重力波探測器組織的能見度。史馬丁先生也為培養我國研究生做出重要貢獻,透過參與課程委員會改革課程,使課程能符合留在學術界或轉向工業界學生的需求,受益學生畢業後多進入台積電服務,為我國經濟帶來貢獻。史馬丁先生同時因為對臺灣貢獻良多而被提名擔任國家理論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在改善整體臺灣的研究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蔡崇富主任(右)與榮獲梅花卡永久居留證的清華大學德國籍史馬丁副教授(左)合影。(圖/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提供)
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站主任蔡崇富表示,梅花卡屬於永久居留證的一種,雖然申請資格條件更高,但沒有居住5年的限制,且一經核准,配偶、未滿18歲子女及年滿18歲因身心障礙無法自理生活的子女,都可隨同本人申請永久居留。良善的臺灣不僅氣候得宜更是美食的國度,歡迎國際間的菁英人才留臺,共同努力、發揚臺灣。
- 屏東縣重陽敬老暨長照人員聯合表揚大會 林金展榮獲屏東市敬老楷模殊榮
- 影/「典藏台灣 連結世界」—凌丹琦以色彩語彙打造《丹琦·美術館》的藝術島嶼
- 藝耀榮光醒吾傳承一甲子 接力入圍「金馬最佳新人獎」
- 從流亡到創作 跨越邊界匯聚港灣思潮 德國館與高市圖 打造跨國文化平台
- 高美館新展《園區──2025張新丕個展》 感知南方熱帶的色彩呼吸
- 公益廚師團隊溫情獻餐 台南長悅日照中心攜手多單位共慶重陽傳愛心
- 女力成長協會「內在導航力」女性從覺察中找到方向與力量
- 【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 第682次會議精彩回顧】假期學會「放下執著」與「誠實面對自己」
- 想開口卻不知從何開始?國際演講會中區公開場帶你輕鬆學會自信表達
- 2025阿里山拉力賽開跑 極速引擎震撼山林 圓滿成功行銷茶山
- 林良州、許妙慎「佳偶同硯、翰墨共融」書法展
- 『足跡成光,點亮六十』 南高雄家扶60週年記者會
- 樂陶陶中文國際演講會 說話的力量,從這裡開始
- 【中華存善攜手黎明扶輪社】送愛進凱蒂家園 以實際行動守護身障朋友的笑容
- 台南麻豆柚金安日照中心-用愛守護長者每一天
- 「心之製雲所」吳秉頤創作個展
-
樂陶陶演講會第682次會議以「美好假期」為題,三位講者用真實故事分享改變與勇氣,現場滿載笑聲與感動;更有新會員入會儀式,象徵學習與善意的延續。下一場成長交流活動,邀你一起體驗!
-
-
-
-
114年度勞工樂活學堂首屆課程圓滿結業,學員完成 30 小時密集訓練,精進 AI、數位行銷與理財技能,展現勞工持續進修決心。勞工大學招生將於近期開放,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將於9月23日舉辦「公共議題研討會:讓科技有溫度」,聚焦樂齡健康、社區教育與企業責任,推動跨域合作,探索科技如何真正落地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