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傳媒記者 駱志雄∕台中報導
中台灣最精典文物展《陶威威龍-博古五千年》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展出,反映了常民陶瓷藝術表現人類文明的進步,在國際貿易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是文化交流與技術創新的重要標誌,相信光投資公司特別邀請陳憬耀,於文化部文資局規劃了一場以「陶學威龍」為主題,展示博古五千年陶瓷發展文化。
中國的陶瓷歷史尤其豐沛,其技術革新經歷了數千年,展出了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多種陶瓷藝術;策展人陳憬耀表示·本展覽竟由多位收藏家提供的珍贵文物,是一次文化與歷史的交流,展示了華夏陶瓷史的高峰,宋代青瓷殘件、河南汝窯的考古成果,日本東寺和大德寺所傳承的宋元時期漆器和茶碗,見證台日文化的交流。
陶瓷史的發展演變是文明的象徵,主辦單位相信光事長陳國定表示,不同年代的器物,在國際貿易中更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瓷器的出口至亞洲,伊斯蘭文化圈、以及歐洲各國,展現了其在全球範图內的文化和經濟影響力,本次規劃展出的一百多件器物,其中在宋代有著重要的茶文化,還原了宋人的生活方式,從中能看到們對美的態度,對生活的優雅.對天地萬物的敬心。
華巍藝術新聞暨ART366總監賴慕芬指出,從採探礦泥、拉坯成形,施釉填彩,至人窯燒成,每件作品背後的文化元素,讓造形釉色和装飾紋,呈現出饒富多元的面貌,這次展覽不僅是對陶瓷藝術的回顧,也是對於文化遺產的一次深刻反思,讓人們重新審視,跨越時空的術品,背後的文化意義和歷史價值。
策展人陳憬耀表示,陶瓷器物吸引人之處,在於它們呼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記事派络,同時也從窯業發展網絡中,反映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現象,本次文化部文資局展期至7月28 日,歡迎機關學校機構預約参觀,從窯業發展網絡,解析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更希望藉由展覽引來交流與響,讓歷史典藏能再醞釀出源源不絕的新發想。
- 從畫布走向世界: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國際足跡
- 創作的初心:台灣藝術家如何面對時代的轉變
- 藝術與永續的連結:跨界設計中的環境思考
- 當藝術遇見建築:空間中的創意實驗
- 2025 RALLY ALISHAN 盛大啟航!阿里山鄉長高瑞芳率隊熱情開幕,凝聚地方觀光新能量
- 月圓情更圓:集興宮凝聚愛心,點亮街友與弱勢的中秋夜
- 泥濘中開出希望之花|和平大使與家庭聯合會攜手救災,讓愛化為行動
- 【2025 RRC阿里山拉力賽】群山轟鳴・熱血開跑!
- 花蓮光復賑災現場 高雄慈山行善愛心協會出動50志工送暖災區
- 花蓮義煮團賑災行動:食材整合到暖湯上桌的全紀錄
- 花蓮義煮團賑災行動:食材整合到暖湯上桌的全紀錄
- 台中聾人協會中秋活動開跑!性暴力預防教育+社區關懷一起守護自己
- 《超聲體:人魚重奏》— 聾人 × 原住民攜手,以手語與聲音重塑人魚童話
- 「宇達商會 × 杜云安」強強聯手!《創業優化指南》揭密四大關鍵,助力創業者打造穩健事業藍圖
- 彰化縣勞工樂活學堂結業!30小時馬拉松學習 開啟斜槓人生新篇章
- 樂齡照護 × 科技創新 × 社會責任:臺中公共議題研討會登場
-
-
-
114年度勞工樂活學堂首屆課程圓滿結業,學員完成 30 小時密集訓練,精進 AI、數位行銷與理財技能,展現勞工持續進修決心。勞工大學招生將於近期開放,機會難得,敬請把握。
-
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將於9月23日舉辦「公共議題研討會:讓科技有溫度」,聚焦樂齡健康、社區教育與企業責任,推動跨域合作,探索科技如何真正落地社會。
-
-
台中菁英聯誼會九月例會盛大舉行,林小海以八年逐夢故事觸動人心,跨域嘉賓交流啟發深刻。AI 新思維與國際視野並存,讓專業與情感交織,留下知性與溫度並存的夜晚。
-
臻品藝術中心自9月13日至10月11日推出雙個展《眼皮下的奇異花園》,由藝術家齊簡與李佩姍共同展出。齊簡以花布與飛機意象探討家庭記憶與公共空間交界;李佩姍則透過K-pop、少女形象與流行拼貼,探索情緒與自我認知。兩人以截然不同的視覺語彙,揭示日常表象下的奇異景觀。開幕茶會訂於9月20日下午3時於台中西區臻品藝術中心舉行。
-
「竹向未來‧2025世界竹子日」9/18於竹山登場,三大亮點包含碳匯論壇、簳仔集市與竹產業參訪,展現竹子在永續、文化與產業的多元價值,推動竹山邁向國際舞台。
-
宇達商會於8月28日在台中CBD舉辦例會,此次例會中邀請身心靈產業代表佳佳、寅升、廷恩與多重產業代表hunter為這次例會短講,來闡述自身的專業與商機,讓更多會員更認識,也有機會促成其他商機的整合與合作。
-
「翻轉命運的學習力」講座中,阿亮老師以真實故事陪伴親子,看見孩子的學習瓶頸與不安,用理解與溫暖溝通,帶來希望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