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誌
旅遊樂點
-
臺灣首廟天壇(天公廟)
臺灣首廟天壇的創建歷史,根據傳說,可以追溯到鄭氏時期的永曆15年,為鄭成功來臺後築壇祭告天地之所,此後一直由民宅輪流祭祀,直到清咸豐4年(1854)才正式建廟。廟內主祀玉皇上帝,為道教信仰中神格最高的神明,而正殿前的「一字匾」,為享譽府城的四大名匾之一,值得一看。 -
七股鹽田濕地
濕地北起將軍漁港南側,東側沿七股鹽場新鹽灘第一工區西側堤防往南,南以七股潟湖南堤為界,西側海域至等深線6公尺處,面積總計達2,997公頃, 包括七股潟湖及東邊的鹽田,總開晒面積達1,976公頃,為全台面積最大的鹽場。日治時期開發,2002年,七股鹽灘全面停晒。自1993年濱南工業區開發案要求使用潟湖與鹽田,做為煉油廠與煉鋼廠,引起超過100個的保育團體串連,發起搶救珍貴濕地與黑面琵鷺的環保運動;歷經13年,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以「程序要件不符」為由,將全案退回經濟部,而得以暫時保住。 其內生態資源有,瀕臨絕種的種類:黑面琵鷺、東方白鸛、遊隼;珍貴稀有的種類:澤鵟、魚鷹、紅隼、小燕鷗、黑嘴鷗;應予保育的種類:燕鴴、紅尾伯勞。東方環頸鴴與高蹺鴴(在此濕地繁殖),此外為提供黑面琵鷺等候鳥度冬期所需的食源,區域內之鳥魚蝦等生物亦應有足夠之供應計畫。 -
立人國小忠孝樓(原寶公學校本館)
經過西門路很難不被這棟特別的建築物所吸引,寶公學校本館建於西元1938年,學校名稱由來是因為所在地的行政區劃是寶町,所以校名是念作「寶」公學校而不是「寶公」學校,常有許多遊客會弄錯。寶公學校在日治時期時是台南市區最具規模與現代化的公學校,建築型態非常特別,本館平面空間呈現L形,轉角切斜而成中央主體,入口與主樓梯均在此,兩端則是行政空間與教室,現則是立人國小的忠孝樓,也是學校師生心中學校精神象徵,經過西門路時,不妨停下腳步欣賞這棟美麗又特別的建築。 -
2021台南藝術節週五登場 黃偉哲邀請大家來演唱會兼抽獎房子
台南市長黃偉哲今日(4)公布「2021台南藝術節」將於10月8日至11月14日展開,更公開系列活動「南瀛之光.唱秋台南」演唱會的卡司,迎接疫情警戒降級以來首次可現場觀賞的大型藝文展演,以及首場實體演唱會。 -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是官田區域內賞鳥的最佳去處,這也是一處長期觀察水雉生態的愛鳥人士共同努力10幾年的成果,從只有兩個貨櫃屋還有一片荒地開始,慢慢的建立起適合水雉生活的環境,因四周種植菱角與水田,鳥類食物來源豐富,讓此處埤塘充滿生機,可從園區內的賞鳥亭中利用架設好的望遠鏡探索,亭中一格一格的賞鳥窗框有如掛在牆上的一幅畫,只是每一格的風景都不同,鳥是很敏感的動物,賞鳥務必要輕聲細語,透過望遠鏡靜靜地欣賞~每到繁衍時期生態保護區內的水域上水雉飛舞鳴叫上演著精彩的舞碼,小水雉誕生後又可見水雉父母忙碌其中餵食,是凌波仙子的天堂,也是愛鳥人士的秘境。 -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
臺灣府城在清雍正三年(西元1735年)築造木柵城時,小東門段的範圍為:正東倚龍山寺,設大東門,木柵由大東門向北,延續到右營廳後,轉東北到小東門,再向正北走,靠近城守營即為大北門。所以小東門的城段,就是介於大東門城與大北門城之間的兩段。 -
茅港尾天后宮
洩漏天機的媽祖 茅港尾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清代「茅港尾堡」的「保*頭廟」(地方公廟)。「茅港尾」地名紀錄了早期的地理環境,讓我們知道,今日屬於內陸的下營區,曾經也是臨海的港口。此地位於嘉義與臺南間的陸路中間,是南北經商往來的必經之處,同時是倒風內海的三個港口之一,為繁華的市鎮。既有港口,也有先民在此開墾、經商,會有媽祖信仰則是自然不過的事。 「茅港媽」在地方有個「坐牢一百年」的傳說,據說清朝同治年間,媽祖曾經發爐起乩,預告將有大災難降臨,結果當晚果真發生了大地震,沒有覺察到神意的居民死傷無數,而媽祖也因洩漏天機,而被拘捕到天庭受禁百年。一直到民國五十年,百年囚禁時間已過,媽祖才顯神蹟以示重返。從流傳的傳說,就可以知道媽祖在地方人士心中的信仰地位。 *清代皆以保字為主,清末才出現堡字,日治時期皆以堡字。 -
鹽分地帶文化館-香雨書院
在廣大的鹽分地帶農田裡,一片綠意中會見到一棟白色典雅的建築矗立其上,建築前方鋪著紅色的地磚與矮磚牆,上題香雨書院四個大字。香雨書院開辦各種研習班,並陳列了地方文物及藝術家的作品,各項與鹽分地帶相關的老照片及古地圖等也都在其中,走一趟就能深入了解鹽分地帶的歷史及文化,讓鹽分地帶充滿藝文氣息。